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人口与技术迭代推进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升级与发展 “ACGNM+I”引领内容消费升级

         导读:我国人口与技术迭代推进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升级与发展  “ACGNM+I”引领内容消费升级。人口与技术迭代推进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升级和发展,内容领域存在持续的新机会。对于文化娱乐内容产业,要从两个角度分析,第一个是技术,技术进步导致的内容载体多元化是内容产业升级的原动力。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文化娱乐服务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人口与技术迭代,是娱乐内容产业升级的根本推动力

         人口与技术迭代推进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升级和发展,内容领域存在持续的新机会。对于文化娱乐内容产业,要从两个角度分析,第一个是技术,技术进步导致的内容载体多元化是内容产业升级的原动力;第二个是人口,由于娱乐消费具备一定黏性,新内容的消费者更多的是年轻人,即往往对新内容的增量需求是来自于下一代人群,这就构成了人口层面的需求迭代,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娱乐消费占比稳定的发达国家,内容领域依然在创造新机会。

         我国互联网渗透率增长趋稳,流量红利将逐步转化为内容红利,内容的快速发展将支撑互联网经济后半场。2016 年 H1 我国网民数量 7.1 亿,渗透率 51.7%,移动互联网用户 6.56 亿,覆盖率 92.5%。国际经验来看,互联网渗透率的长期天花板是城市化率,目前我国城市化率约为56%,以此计算我国互联网基础服务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预期未来将保持平稳增长。美国于 1992-2002 年经历了互联网渗透率快速提高的流量红利时代后,以互联网泡沫破裂为标志进入内容红利时代,包括You Tube、Netflix 等视频内容平台在此后崛起;中国互联网流量红利时代为 2006-2015 年,伴随渗透率的快速升高,我们认为,目前流量红利时代基本结束,中国互联网经济将进入后半场的内容红利时代,内容(包括娱乐内容)的快速发展将支撑整个后半场。

         人口红利依旧存在,“互联网原住民”一代人口超过 2.9 亿,未来可维持稳健增长为内容创新提供需求。目前我国 90 和 00 后出生人口总规模约3.7 亿,相比 70、80 后数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 00 后出生人数明显放缓,但伴随婴儿潮回声潮和全面二孩放开,预计未来出生人口会有所增长,2015-19 年总出生人口数量有望回升至 9000 万,人口红利中长期依旧存在。

         “互联网原住民”一代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口数量目前约有 2.9 亿(1990-2005 年之间出生),这一人口基数随时间推移将持续扩大,预计到 2020 年可达 4 亿,为新内容的发展带来持续的人口红利。

         互联网用户逐步向年龄两端渗透,年轻用户对新内容具备更强付费意愿。人口方面,目前 70、80 后依然是对娱乐内容消费贡献最大的人群,2016 年 H1 占网民总数的 45%,90、00 后约占 38%,但 90、95 后在各类新兴娱乐内容形态的消费力和意愿更加强烈,未来三到五年将逐步成为娱乐内容消费主力军,其消费偏好能够决定巨大的产品增量市场。

         以在线视频付费和电影观影人次为例,90、95 后人群年龄占比分别达57%和 32%,远高于其人口占比,显示出“新人类”对“新消费”的强大购买力。

         “ACGNM+I”引领内容消费升级,看好动漫、音乐和偶像

         经济发展阶段造就“代际集体性格”,“宅”与“非主流”只是现象不是本质,“亚文化”经过淘汰挑选会成为主流文化。研究内容创新,首先要研究新消费者的偏好,我们认为,新生代消费者(90、00 后)所表现出的性格、消费偏好和习惯方面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阶段造就的“代际集体性格”的差异。90、00 后与 70、80 后相比,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出生率降低、贫富差距扩大、信息技术发展使其在文化上表现出更加“宅”、“非主流”与“小众化”的一面,物质丰富与时代孤独感并存,导致在需求上从“大世界”转化到“小确幸”,但这种亚文化经过淘汰挑选后会成为主流文化。

         经历上述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发展变迁后,90、00 后在消费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由于物质的相对富足,对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意愿更强,并且对娱乐内容更加关注。

         2.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更倾向于“御宅”消费,即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类活动,包括社交、学习、娱乐等。

         3.精神和虚拟消费占比有明显提升,消费更加个性化,偏好更加分散,并且更偏爱听音乐、看动漫和关注偶像明星。

         4.移动支付渠道便捷,收入和支出水平有限,90、00 后消费习惯更加小额高频化。

         人口红利下,ACGNM+I 未来有望引领新群体泛娱乐内容消费升级转型,动漫、音乐和偶像最具爆发力。ACGNM 即漫画、动画、游戏、轻小说(可统称为二次元)、音乐(music)五个内容领域和偶像(idol)一个娱乐垂直领域,我们认为这六大领域由于其内容特性更符合年轻人偏好,会成为内容消费升级的最大收益者,其中动漫、音乐、偶像最具爆发力,主要原因如下:1)三者都满足年轻人基本娱乐诉求;2)相比游戏、小说、影视等模式成熟领域,目前产业都处于培育期;3)市场天花板足够高,且容易与其他变现领域联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吸金能力减弱 我国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 市场未来该如何发展?

由于综艺并未给足观众新鲜感,大量节目题材重复,综N代占比过高,普遍沿用过往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综艺行业产量稳中下降,网络综艺数量不断挤占电视综艺市场份额。同时,在短视频、微短剧等内容崛起及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品牌投放综艺越来越谨慎与苛刻。而且,我国综艺市场出现新综艺打不出声量,老综艺一味复制粘贴模

2025年04月18日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直播电商行业: AI成下半场关键变量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近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直播购物体验的偏好增强、以及直播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延续高景气度,交易规模呈现了爆炸性增长。到目前,直播购物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 35.2%,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2025年04月11日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习惯,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目前已有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可见,观看微短剧已成为大部分用户文娱生活的重要一环。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2024年我国网络剧生产保持提质减量,备案量与新上线数量仍在不断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剧备案量为509部‌,相比2023年的561部减少了9.3%‌;备案集数为12378集,相比2023年的17035集减少了27%;新上线数量为166部,相比2023年的196部减少了15.31%。

2025年03月01日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202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延续 2024 年国补政策力度,并新增补贴品类。2025年,国内智能投影消费需求将有所回升,预计销售量达633.1万台,同比增长4.8%;销售额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