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导致国产电影票房周期的因素有哪些,电影促进法出台,严打票房注水也是票房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监管层对票房注水、偷票房等行为的打击,午夜场、幽灵场显著减少,也使得票房数据更加真实。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现状深度调研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1)一般情况下,电影从立项、筹资到制作、发行和上映,平均周期在1-2年,而电影投资相对滞后于票房增长,即票房高速增长时投资情绪乐观,导致影片质量下降,滞后月1.5年后集中上映时票房增速下降,此时投资情绪悲观导致影片质量上升,因此实质是约3年的制作周期;
2)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对电影类型、剧情的偏好也在随时改变,导致电影大小年的票房周期。从历史季度票房数据来看,2008年至今经历了4次比较明显的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10-12季度,目前处于第四个周期的底部。
线上购票渠道竞争趋稳,票补大幅减少导致脉冲式票房上涨有所回落。2015年线上票补规模约40-50亿元,2015年线上平台的大量票补刺激购票线上化率由46%大幅提高至72%,线上份额接近饱和,同时线上票务平台基本形成了“猫眼+BAT”的稳定格局,因此类似2015年票补脉冲式票房增长不可持续,并且提前透支了部分票房,也导致高基数下2016年增速放缓。
电影促进法出台,严打票房注水也是票房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监管层对票房注水、偷票房等行为的打击,午夜场、幽灵场显著减少,也使得票房数据更加真实。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生效,也明确了对于虚假交易、虚假销售收入等行为可以进行包括吊销许可证等一系列惩罚措施。法律和监管层面的趋严客观上也起到了挤水效应,长期看有利于电影市场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