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几年来,金融脱媒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直接融资比例从2003年的3.20%显著提高为2015年的24%。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物流金融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直接融资挤压对公信贷需求
近几年来,金融脱媒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直接融资比例从2003年的3.20%显著提高为2015年的24%。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随着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行渠道的逐步拓宽出现了飞速增长:从2003年的256亿元上涨到2015年的21501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由1.6%上升至19.1%。与此同时,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如果剔除零售贷款的成分,企业贷款的占比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随着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逐渐建成,资产规模大、违约风险低的优质企业将更多的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在争夺优质对公信贷资源上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对公业务的议价能力将继续下降,对公业务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受到双重压缩,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逐步降低,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就成了未来银行间竞争力比拼的关键。
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逐步上升
2、不良压力攀升推动银行业务结构调整
在利率市场化和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息差不断收窄。同时,随着经济L型筑底,银行不良持续攀升,信贷风险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银行迫切需要调整其以公司为重的业务结构,拓展利润增长点、降低信贷风险,以改善自身经营状况。
相比需求端议价能力较强的对公市场,商业银行在面对个人客户时议价能力更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释银行息差缩窄的压力。零售业务风险分散、收益稳定,同时还可通过交叉销售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