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主要产品工艺流程及流程图

 导读: 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主要产品工艺流程及流程图。主要包括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智能仪器装备以及蛋白抗体试剂的定制与检测实验服务、疾病模型与原代细胞等相关实验服务。

参考《2016-2022年中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行业运营态势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主要包括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智能仪器装备以及蛋白抗体试剂的定制与检测实验服务、疾病模型与原代细胞等相关实验服务。主要产品生产流程如下: 

        1.蛋白表达工艺流程 

        公司建立原核(E.Coli)表达系统与真核(酵母、杆状病毒-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以原核系统蛋白表达为例,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引物设计 

        利用 NCBI 数据库查找目的蛋白基因序列,根据其结构和订单要求选取目标片段;在引物设计软件指导下设计特异性引物; 

        2)获取 DNA 片段 

        以文库或 c DNA 为模板,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取目的 DNA 片段; 

        3DNA 片段酶切、连接及扩增 

        根据引物设计时选择的酶切位点,对目的 DNA 片段和载体进行双酶切,使用DNA 连接酶连接目的 DNA 片段和载体,转化入克隆菌株,挑取菌落进行 PCR 扩增,鉴定基因和载体连接正确的克隆(阳性克隆); 

        4DNA测序 

        提取阳性克隆菌株质粒,进行双向测序,测定特异 DNA 序列的正确性;(5DNA 转入采用化学法或者电转法,将带有正确目标 DNA 片段的载体转入表达菌株,鉴定阳性克隆菌株; 

        6)蛋白表达 

        利用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模型,添加诱导物 IPTG(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促进大肠杆菌表达目的蛋白; 

        7)蛋白表达鉴定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小样分析蛋白表达的丰度及其状态,为量化生产提供指导性参数; 

        8)蛋白分离、纯化 

        利用 HIS-tagGST-tagFC-tagMBP-tag 等标签特性,采用亲和层析等纯化方法分离目标蛋白; 

        9)蛋白检测 

        SDS-PAGE 法比对靶蛋白实际与理论分子量的差异,并评估样品浓度及纯度;(10)入库核实蛋白信息后进行原料入库或分发。 

        2.抗体制备工艺流程 

        抗体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抗原制备 

        抗原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完全抗原活性功能齐全,直接与免疫辅助佐剂混合,免疫动物并制备抗体;半抗原活性功能不全,需对其进行化学改造修饰,使之具有完全抗原特性再免疫动物并制备抗体。

        2)特异性抗体制备 

        单克隆抗体仅识别抗原一个特定位点。公司通过反向筛选、排除筛选等方式确保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3)抗体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 

        特异性和灵敏度是抗体的最重要质量指标,抗体制备完成后公司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特异性主要是指不与其他非目标抗原识别,也不识别其他种属该抗原。灵敏度指该抗体对目标识别的精度下限。 

        4)入库 

        抗体经多项严格检测达标后,用玻璃瓶进行分装储存,印制生产日期、名称等信息,办理产品入库。 

        3.检测试剂盒研制工艺流程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检测试剂盒研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抗原-抗体配对实验 

        ①利用抗体对(包括被抗体、检测抗体)和抗原,检测抗体标记生物素,制作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 

        ②采用方阵滴定法,将包被抗体预包被于 96 孔微孔板中,制成固相载体;向微孔中加入抗原,使其与连接于固相载体上的包被抗体结合;依次加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HRP 标记的亲和素;彻底洗涤后加入 TMB 底物显色。 

        ③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抗原抗体是否配对,并确定抗原抗体结合的最佳浓度。 

        2)检测试剂盒组装 

        照最佳浓度,分装经配对实验验证的包被抗体、标准品(抗原)并组合成半成品。将半成品、稀释液及其它试剂组装成试剂盒。 

        3)特异性、精度检测 

        ①特异性检测:通过对所有相关或相似物质交叉反应检测,确定本试剂盒与其它物质的交叉反应;②精度检测:要求同一批产品批内差变异系数(CV<10%;(4)回收率、稳定性及试剂批间差的检测: 

        ①回收率检测(为测定值与理论值的比率):分别于定值血清及血浆样本中加入一定量的检测样品(加标样品),重复测定并计算其均值。 

        ②稳定性检测:试剂盒在有效期内按推荐温度保存,其活性降低率小于 5%达标;③批间差的检测:要求不同批次间批间差变异系数(CV<12% 

        5)入库 

        检测合格的检测设计盒放入低温仓库保存。产品出货前有专人检查试剂量、配备试剂等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ADC药物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空间充足 国产新药将迎来上市高峰

我国ADC药物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空间充足 国产新药将迎来上市高峰

随着上市药物的不断开拓市场以及新产品上市的带动,全球ADC药物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ADC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9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增速40.4%,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47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30.0%。

2024年05月13日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ICL)行业分析:市场规模超百亿 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ICL)行业分析:市场规模超百亿 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同时,ICL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投入及运营经验,因此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ICL)行业渗透率较低。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ICL)行业渗透率约为6%,远远低于日本的60%、德国的44%以及美国的35%。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叶黄素行业:护眼观念日益增强带动需求不断扩大 产量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叶黄素行业:护眼观念日益增强带动需求不断扩大 产量规模不断增长

叶黄素作为维持视力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在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5-2022年期间我国叶黄素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叶黄素行业市场规模从2.59亿元增长到了4.75亿元左右,增长近两倍多。

2024年05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持续利好 嘉和美康为领军企业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持续利好 嘉和美康为领军企业

当前,我国电子病历行业集中度较高,2022年CR5达到62.4%,CR6接近70%,以嘉和美康、卫宁健康、东软集团、创业慧康、东华软件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凭借着技术研发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嘉和美康是我国电子病历市场领军企业,2022年市场份额接近20%

2024年05月06日
我国人工晶体行业:国产化率低 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我国人工晶体行业:国产化率低 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当前我国人工晶体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爱尔康、强生、博士伦和卡尔蔡司等外资企业主导。对比外资企业,本土人工晶体企业主要布局中低端人工晶体市场,出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本土人工晶体企业,包括爱博诺德、蕾明视康、瑞霖医药、昊海生物、河南宇宙、天津世纪康泰等公司。

2024年04月29日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诺西那生钠销售额遥遥领先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诺西那生钠销售额遥遥领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19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包括已退市的3款小核酸药物),适应症主要集中在罕见病领域,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萎缩等。从分类来看,ASO药物占比最大,共有11款药物上市,占比达到57.89%;其次是SiRNA药物,共有6款药物上市,占比达到31.58%。

2024年04月28日
我国血液透析机行业高度集中 政策推动下国产替代化步伐或将加快

我国血液透析机行业高度集中 政策推动下国产替代化步伐或将加快

当前,我国血液透析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2022年CR5超过90%。由于我国血液透析机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其市场份额主要被费森尤斯医疗(德国)、贝朗医疗(德国)、百特医疗(美国)、尼普洛(日本)等外资企业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024年04月26日
人工智能医疗行业:AI影像发展靠前 头部医疗机构相关产品有望率先落地

人工智能医疗行业:AI影像发展靠前 头部医疗机构相关产品有望率先落地

截至2023年12月1日,国内已有122款智能软件获得市场准入,2023年1-11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审评审批数总及48个,超越2022年的32个。至此,影像学AI审评审批体系趋于成熟,相关AI的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智慧化的应用或将在数年后覆盖整个临床体系。

2024年04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