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瓶颈

  国内舞台日益拥挤

  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GMP概念,到国家药品主管门将2004年7月1日作为GMP认证大限之期,国内制药企业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洗牌。事实证明,上千家中小医药企业未通过GMP认证而停产并没有造成药品价格的上扬,相反,GMP的推广有效地起到了规范药品市场、提高药品质量的作用。

  但GMP也给制药企业带来了新的问题。GMP改造让制药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产,这造成医药行业产能整体过剩情况加剧,生产线开工不足成了大部分制药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当日益增长的产量成为一个既成事实,国内医药市场原本还算宽阔的舞台,一夜间显得格外拥挤,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恶化。从1998年以来,国内药品价格已经经历了十余次下调,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润每况愈下。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硏究课题组的统计显示,2004年1~4月,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降低3.7%;亏损企业亏损额0.7亿元,同比增亏31.9%。在医药流通领域,2003年全国有17个省市处于亏损状态,商业流通利润率在0.6%以下;2004年一季度,约有20个省市处于亏损状态,并有亏损面继续增大的危险。

  在对"国内医药企业迟早要被迫或主动走出国门"这一趋势形成认识的基础上,有些企业不但看到了商机,也真正付诸行动。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咨询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生产企业提供专业、规范、快速、高质量的技术咨询,从而帮助企业更便捷、迅速地通过欧美国家的相关注册。据介绍,2001年,也就是咨询中心刚刚开业期间,半年内咨询中心没有接到一笔生意,但是时至目前,仅2004年一年咨询中心就接待了上百家企业,来电咨询者更是络绎不绝。三年前与三年后的悬殊对比,反映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正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国门。

  不少羽翼初丰的民营医药企业已然成为出口大军中的新亮点。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出口的工作人员说,公司在扩大国内制剂市场的同时,非常希望能开拓国际原料药市场。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目前已经提出了阿托伐他汀原料出口欧盟的申请,希望未来几年阿托伐他汀原料能进入欧盟市场。这位工作人员欣喜地说,眼下已有一些欧美考察团来到公司做进一步的合作洽谈,有些产品已通过审批,开始销往中东市场。

  出口难,难在何处?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原料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权威统计显示,中国有5个品种的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青霉素年产2.8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维生素C年产9.8万吨,出口5.4万吨,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土霉素年产1万吨,占世界市场的65%;盐酸强力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产品的产量也位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有数据表明,2004年1~9月份,我国医保产品出口8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22%,其中我国具有资源或成本优势的中药材、提取物、西药原料和医疗器械等四类产品出口金额分别为2.51、1.62、44.55和19.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78%、35.92%、21.93%和36.85%,而反映制药技术水平的中成药和西成药出口分别只有0.97亿美元和2.19亿美元。另外,虽然近年来医保产品出口连续增长,但是总体上增长速度仍低于我国外贸发展的速度。由此可见,尽管许多医药企业想分"出口创汇"这杯羹,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许多障碍和困难。

  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医药产品如果没有通过相关的注册,就根本不允许在其市场上以药品的身份销售。一位有多年对外贸易工作经验的业内人士说,就化学药制剂来说,国内约97%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非常少,即使有的企业拥有较好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但由于规模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注册需要两年时间和较高的费用,存在着前景不明朗、缺乏境外营销经验和渠道等多方面原因,所以,企业就算有强烈的注册愿望,也在启动相关工作上有很多困惑。

  企业存在诸多顾虑也是不无道理,一种药品要想进入别国市场,过关斩将经受层层考验是不可避免的。随着WTO有关谈判不断取得进展和国际贸易经济不断融合,各国所能运用的关税壁垒越来越有限,因此,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消费者的健康,各国对医药保健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和进口等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技术规范,通过这种合理程序设置种种非关税壁垒,诸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等。医药保健品既有高科技产品,又有来源于自然界或种植、养殖的资源性产品及其制品,其面临的非关税壁垒尤其复杂,其中主要涉及有重金属、农业残留和微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种种非关税壁垒使我国在医药出口检验检测方面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例如有企业反映,在国内检验部门未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可是在欧盟却不能达标。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检验方法或检验设备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发挥中介检测机构作用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这位专业人士感慨地说,有一道隐性壁垒也是不容忽视的: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医药出口的国际市场上,印度与中国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拥有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印度已经占有美国20%的市场份额,在非专利合成品市场竞争中,至少领先中国3~5年的时间。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与我国相比,印度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痤疮药物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需求量庞大 新药放量下市场将稳步增长

我国痤疮药物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需求量庞大 新药放量下市场将稳步增长

而在新药研发方面,我国企业痤疮新药研发方向紧跟指南,并且积极跟进国外最新痤疮药物研发方向,如固定剂量复方药物(阿达帕林克林霉素凝胶、他扎克林乳膏等)、作用机制创新的ASC40片等。

2024年04月18日
多肽药物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研发速度加快 正逐渐缩小与美国差距

多肽药物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研发速度加快 正逐渐缩小与美国差距

1920年代胰岛素的分离和首次治疗使用胰岛素就证明了多肽自身成药的可行性。自将近一个世纪前胰岛素问世以来,已有80种以上的多肽药物进入市场,行业规模逐渐壮大。2020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已达629亿美元,预计2026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将达1049亿美元,2020-2026CAGR达8.90%。

2024年04月17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成长空间大 当前应用主要集中于医疗机构与康复中心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成长空间大 当前应用主要集中于医疗机构与康复中心

医疗机器人主要用于医疗场景中辅助医护工作的机器人。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随着优质国产企业不断涌现,我国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资源不断汇聚,整体行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已增至97.1亿元。而随着医疗机器人市场整体市场的发展也将带动康复机器人的发展。

2024年04月17日
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分析:商业化应用加快 市场集中度高

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分析:商业化应用加快 市场集中度高

根据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协会(ASGCT)的统计数据,2021年Q1-2023年Q3,全球基因治疗研发管线数量由1711项增长至2082项,期间增幅为21.68%。从临床阶段来看,全球CGT药物在研管线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处于临床前期、临床I期、临床II期的在研管线占比合计达97.00%。

2024年04月16日
我国新生牛血清行业产业链分析:下游疫苗、诊断试剂等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我国新生牛血清行业产业链分析:下游疫苗、诊断试剂等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生牛血清市场规模达9.93亿元,同比增长6.0%。预计2024年我国新生牛血清市场规模将增至12.36亿元。目前我国疫苗生产大部分运用国产新生牛血清,国产品牌如天杭生物、民海生物、金源康、荣晔生物等占据中国新生牛血清市场主导地位。

2024年04月16日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行业分析:市场增量空间大 研发赛道持续火热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行业分析:市场增量空间大 研发赛道持续火热

目前,全球共上市四款带状疱疹疫苗,分别是默沙东的Zostavax、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SK化工株式会社的SkyZoster及百克生物的感维。其中,Zostavax已于2020年11月在美国停产,我国有两款疫苗上市,分别为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以及百克生物的感维。

2024年04月15日
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分析 政策+技术驱动市场持续向好 产品趋向高端化

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分析 政策+技术驱动市场持续向好 产品趋向高端化

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我国医疗装备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全国全年医学装备专利申请量达13.8万余件,占全球医学装备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67%;碳离子治疗系统、质子治疗系统等61个三类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获批上市,不断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2024年04月15日
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完全释放 行业发展潜力大

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完全释放 行业发展潜力大

与全球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也比较小,2022年占比不足3%,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完全释放。一方面,患者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认知不足,导致疾病就诊率低;另一方面,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药物少,已获批药物主要集中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上,而其他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还

2024年04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