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抗生素和维生素“涨”有所依分析

    原料药行业又开始新一轮涨价,多多少少印证了去年的预测。在行业期待的目光中,市场变化到底走向何方?我们又应该期待什么?

    大宗原料药价格能够如此变化,应该归功于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市场规律和政策变化应当相辅相成,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否过快,跟大环境的变化是否成正比?

    健康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占药品总进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42%和86%。就药品类商品来讲,化学原料药依然是进出口比重最大的一类药品。

    然而,备受关注的是,2007年也是化学原料药市场变数很大的一年,大宗原料药涨价已经不足为奇,有些产品的涨幅甚至超过了200%,其中,抗生素和维生素是中国具有特色的原料药产品,除了解热镇痛类,在大宗量产品中就属这两类的出口数量最大,抗生素还在出口金额上一直摘得“第一”的桂冠。

    从价格变化和市场活跃度来讲,抗生素和维生素在近期的表现相当突出。这两大类产品市场变化颇值得我们探讨。

    抗生素:大喜大悲

    说到抗生素,大家最熟悉的产品莫过于青霉素工业盐、阿莫西林。在国内,无论是原料还是制剂,这两只产品都可以代表一个生产大类;从终端效应来讲,由于用户群广泛、价格便宜、效果显著,因此,长期在原料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为什么说抗生素是大喜大悲的产品?青霉素可谓是抗生素类的老祖宗,回顾2003年,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最低价是5.75美元/BOU,而到了2007年,最高纪录突破了17美元/BOU。这个差距给生产企业带来多少惊喜!当年多少企业为此退出青霉素市场,几年的价格恶战下来已经惨不忍睹。2005年以后,青霉素市场渐趋平稳,由四五家企业控制着全局,价格仗也逐渐减少,2007年青霉素工业盐的全国产量不到3万吨。

    由于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影响着整个青霉素市场,下游受控制的产品较多,包括6-APA、阿莫西林、7-ADCA、GCLE、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这一系列产品用量又非常大,因此,使得青霉素工业盐再度成为“明星”产品。2007年上半年开始青霉素类首当其冲,拉开了涨价的帷幕;到了8、9月份,青霉素工业盐内销价格高达150~160元/BOU,出口报价则突破20美元/BOU;第四季度,所有青霉素类产品价格开始回落,到今年年初走出了2007年涨价以来的最低点。而阿莫西林成交价格在225元/kg左右,不过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当时健康网曾作出分析:2008年青霉素类产品价格不会走低,很可能再度攀高。事实果然如此。下游的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的价格火速提升,2月底到3月底之间的涨幅超过了45%,目前的价格已经高于去年的最高价格。

    价格多少才合理?这个话题一直是原料药行业的争议,在年初健康网举办的抗生素会议中也成为热论的焦点。从2月底开始,价格一路狂奔且没有暂停的苗头。当前,青霉素工业盐报价停留在120元/BOU,阿莫西林是380元/kg,印度的阿莫西林报价也达到了53美元/kg。从当前的产量和受大环境影响来考虑,未来很可能迎来价格的继续上涨。

    原料药行业又开始新一轮涨价,多多少少印证了去年的预测。在行业期待的目光中,市场变化到底走向何方?我们又应该期待什么?

    大宗原料药价格能够如此变化,应该归功于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市场规律和政策变化应当相辅相成,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否过快,跟大环境的变化是否成正比?

    健康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占药品总进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42%和86%。就药品类商品来讲,化学原料药依然是进出口比重最大的一类药品。

    然而,备受关注的是,2007年也是化学原料药市场变数很大的一年,大宗原料药涨价已经不足为奇,有些产品的涨幅甚至超过了200%,其中,抗生素和维生素是中国具有特色的原料药产品,除了解热镇痛类,在大宗量产品中就属这两类的出口数量最大,抗生素还在出口金额上一直摘得“第一”的桂冠。

    从价格变化和市场活跃度来讲,抗生素和维生素在近期的表现相当突出。这两大类产品市场变化颇值得我们探讨。
  
    4、5月份都是往年的淡季,如果这个时候价格仍没有下滑的表现,那么,今年的均价很可能就会突破去年的水平。 

    当供求不平衡的时候,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价格上涨,就像很多人哄抢某一个产品的时候,即使这个产品的价值一般,也会因为数量少而变得珍贵。目前的抗生素就类似这种情况:第一,在大环境的驱使下,包括水、电、煤、化工原料等在内的资源供应变得更加紧迫,从而导致整体的生产成本;第二,由于抗生素类本身污染严重,减产、限产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第三,国际采购量增长,印度方面认为,今年中国产阿莫西林的价格可能超过去年的最高价格,因此前期积压的需求释放。

    维生素:各有千秋

    维生素类产品也是我国出口的一大类产品,在2007年化学原料出口比例中排名第三,出口金额占到了13.9%。去年,维生素类产品中涨幅较高的有泛酸钙、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部分产品同比增长率超过200%,有的出现价格虚高。

    目前,有几大类维生素50%~80%的产量由中国控制着。近年来,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了价格的抬升,再加上前些年维生素产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利润率缩小,以及成本不断提高、国家环保政策的严谨实施等因素,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将产品的价格提高,特别是在产量和出口量上占据一定比例的企业。但是,市场需要的是理性,如果涨价超过了一定限度,一方面,在高利润驱使下,必然有新的企业加入进来,另一方面,采购方压力较大,长期积累下来,可能会改变方向。

    进入2008年以来,维生素类开始涨价的品种恰恰是去年丝毫没有动静的产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E、生物素等。今年,这些产品的价格应该呈现走高趋势,且货源相当紧张,价格能持续多久仍是个未知数。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为大宗量的饲料添加剂,价格如果太高,下游采购可能吃不消。生物素行情也是突飞猛进,当前的报价高达1900美元/kg(医药级),而2007年以前基本维持在400美元/kg左右。

    今年维生素C原料表现不错,年后价格又开始上涨,一直持续到现在,1月份价格约在60~65元/kg,3月份的价格已经上升到80~85元/kg,出口报价在10~10.5美元/kg左右。几大主要的生产企业货源紧张,订单已经排到6、7月份,照此形势,上半年价格应该不会低于目前水平,主要原因还是产能出于环保原因而未能完全释放。

    而去年备受关注的产品,进入今年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有的价格徘徊在成本线附近,如维生素B2、叶酸。泛酸钙则是价格保持较好的一个产品。

    排除“杂质”回归理性

    抗生素和维生素是大宗原料药的典型代表,价格变化关系到上下游企业甚至产品的发展。2008年中国环保政策的实施,给所有医药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对抗生素和维生素这样的传统产品来说更是一场波及面广泛的“地震”。

    然而,大环境的影响只是涨价的原因之一。曾有企业对健康网透露:“环保成本加上去,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也不应该那么高”,期间不能排除部分商家哄抬产品价格,扰乱市场。综合来看,货源紧张、订单排满是涨价的理由,同时,生产能力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买卖双方应该准确判断市场、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纵观各方面因素来定夺市场。

    应该说,2008年中国原料药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固然成为涨价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遵循市场规律、理性对待产品涨价现象更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行业应该更加规范、更人文化。市场变化不是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人能左右的,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原料药企业只有去遵循,去适应市场变化,才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