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抗生素和维生素“涨”有所依分析

    原料药行业又开始新一轮涨价,多多少少印证了去年的预测。在行业期待的目光中,市场变化到底走向何方?我们又应该期待什么?

    大宗原料药价格能够如此变化,应该归功于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市场规律和政策变化应当相辅相成,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否过快,跟大环境的变化是否成正比?

    健康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占药品总进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42%和86%。就药品类商品来讲,化学原料药依然是进出口比重最大的一类药品。

    然而,备受关注的是,2007年也是化学原料药市场变数很大的一年,大宗原料药涨价已经不足为奇,有些产品的涨幅甚至超过了200%,其中,抗生素和维生素是中国具有特色的原料药产品,除了解热镇痛类,在大宗量产品中就属这两类的出口数量最大,抗生素还在出口金额上一直摘得“第一”的桂冠。

    从价格变化和市场活跃度来讲,抗生素和维生素在近期的表现相当突出。这两大类产品市场变化颇值得我们探讨。

    抗生素:大喜大悲

    说到抗生素,大家最熟悉的产品莫过于青霉素工业盐、阿莫西林。在国内,无论是原料还是制剂,这两只产品都可以代表一个生产大类;从终端效应来讲,由于用户群广泛、价格便宜、效果显著,因此,长期在原料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为什么说抗生素是大喜大悲的产品?青霉素可谓是抗生素类的老祖宗,回顾2003年,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最低价是5.75美元/BOU,而到了2007年,最高纪录突破了17美元/BOU。这个差距给生产企业带来多少惊喜!当年多少企业为此退出青霉素市场,几年的价格恶战下来已经惨不忍睹。2005年以后,青霉素市场渐趋平稳,由四五家企业控制着全局,价格仗也逐渐减少,2007年青霉素工业盐的全国产量不到3万吨。

    由于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影响着整个青霉素市场,下游受控制的产品较多,包括6-APA、阿莫西林、7-ADCA、GCLE、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这一系列产品用量又非常大,因此,使得青霉素工业盐再度成为“明星”产品。2007年上半年开始青霉素类首当其冲,拉开了涨价的帷幕;到了8、9月份,青霉素工业盐内销价格高达150~160元/BOU,出口报价则突破20美元/BOU;第四季度,所有青霉素类产品价格开始回落,到今年年初走出了2007年涨价以来的最低点。而阿莫西林成交价格在225元/kg左右,不过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当时健康网曾作出分析:2008年青霉素类产品价格不会走低,很可能再度攀高。事实果然如此。下游的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的价格火速提升,2月底到3月底之间的涨幅超过了45%,目前的价格已经高于去年的最高价格。

    价格多少才合理?这个话题一直是原料药行业的争议,在年初健康网举办的抗生素会议中也成为热论的焦点。从2月底开始,价格一路狂奔且没有暂停的苗头。当前,青霉素工业盐报价停留在120元/BOU,阿莫西林是380元/kg,印度的阿莫西林报价也达到了53美元/kg。从当前的产量和受大环境影响来考虑,未来很可能迎来价格的继续上涨。

    原料药行业又开始新一轮涨价,多多少少印证了去年的预测。在行业期待的目光中,市场变化到底走向何方?我们又应该期待什么?

    大宗原料药价格能够如此变化,应该归功于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市场规律和政策变化应当相辅相成,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否过快,跟大环境的变化是否成正比?

    健康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占药品总进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42%和86%。就药品类商品来讲,化学原料药依然是进出口比重最大的一类药品。

    然而,备受关注的是,2007年也是化学原料药市场变数很大的一年,大宗原料药涨价已经不足为奇,有些产品的涨幅甚至超过了200%,其中,抗生素和维生素是中国具有特色的原料药产品,除了解热镇痛类,在大宗量产品中就属这两类的出口数量最大,抗生素还在出口金额上一直摘得“第一”的桂冠。

    从价格变化和市场活跃度来讲,抗生素和维生素在近期的表现相当突出。这两大类产品市场变化颇值得我们探讨。
  
    4、5月份都是往年的淡季,如果这个时候价格仍没有下滑的表现,那么,今年的均价很可能就会突破去年的水平。 

    当供求不平衡的时候,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价格上涨,就像很多人哄抢某一个产品的时候,即使这个产品的价值一般,也会因为数量少而变得珍贵。目前的抗生素就类似这种情况:第一,在大环境的驱使下,包括水、电、煤、化工原料等在内的资源供应变得更加紧迫,从而导致整体的生产成本;第二,由于抗生素类本身污染严重,减产、限产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第三,国际采购量增长,印度方面认为,今年中国产阿莫西林的价格可能超过去年的最高价格,因此前期积压的需求释放。

    维生素:各有千秋

    维生素类产品也是我国出口的一大类产品,在2007年化学原料出口比例中排名第三,出口金额占到了13.9%。去年,维生素类产品中涨幅较高的有泛酸钙、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部分产品同比增长率超过200%,有的出现价格虚高。

    目前,有几大类维生素50%~80%的产量由中国控制着。近年来,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了价格的抬升,再加上前些年维生素产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利润率缩小,以及成本不断提高、国家环保政策的严谨实施等因素,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将产品的价格提高,特别是在产量和出口量上占据一定比例的企业。但是,市场需要的是理性,如果涨价超过了一定限度,一方面,在高利润驱使下,必然有新的企业加入进来,另一方面,采购方压力较大,长期积累下来,可能会改变方向。

    进入2008年以来,维生素类开始涨价的品种恰恰是去年丝毫没有动静的产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E、生物素等。今年,这些产品的价格应该呈现走高趋势,且货源相当紧张,价格能持续多久仍是个未知数。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为大宗量的饲料添加剂,价格如果太高,下游采购可能吃不消。生物素行情也是突飞猛进,当前的报价高达1900美元/kg(医药级),而2007年以前基本维持在400美元/kg左右。

    今年维生素C原料表现不错,年后价格又开始上涨,一直持续到现在,1月份价格约在60~65元/kg,3月份的价格已经上升到80~85元/kg,出口报价在10~10.5美元/kg左右。几大主要的生产企业货源紧张,订单已经排到6、7月份,照此形势,上半年价格应该不会低于目前水平,主要原因还是产能出于环保原因而未能完全释放。

    而去年备受关注的产品,进入今年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有的价格徘徊在成本线附近,如维生素B2、叶酸。泛酸钙则是价格保持较好的一个产品。

    排除“杂质”回归理性

    抗生素和维生素是大宗原料药的典型代表,价格变化关系到上下游企业甚至产品的发展。2008年中国环保政策的实施,给所有医药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对抗生素和维生素这样的传统产品来说更是一场波及面广泛的“地震”。

    然而,大环境的影响只是涨价的原因之一。曾有企业对健康网透露:“环保成本加上去,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也不应该那么高”,期间不能排除部分商家哄抬产品价格,扰乱市场。综合来看,货源紧张、订单排满是涨价的理由,同时,生产能力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买卖双方应该准确判断市场、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纵观各方面因素来定夺市场。

    应该说,2008年中国原料药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固然成为涨价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遵循市场规律、理性对待产品涨价现象更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行业应该更加规范、更人文化。市场变化不是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人能左右的,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原料药企业只有去遵循,去适应市场变化,才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血液透析器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 威高血净持续领跑

我国血液透析器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 威高血净持续领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再加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不规律或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人数持续上升,从2019年的302.52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412.59万人。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隐形正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渗透率偏低 市场则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隐形正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渗透率偏低 市场则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

2018-2023年期间,在供需两侧协同推动下,我国隐形正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案例数和市场规模分别实现19.42%和13.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其渗透率也在稳步提升。但受价格高、行业起步晚等因素制约,目前渗透率仍然偏低,未来市场增长潜力显著。近年来,我国隐形正畸市场已形成高度集中的“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中,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POCT行业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高增赛道 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仍较大

我国POCT行业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高增赛道 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仍较大

近年来,我国POCT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的高增长赛道。数据显示,我国POCT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7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44%,明显高于同期体外诊断行业整体13.42%的增速水平。特别是在2023年,POCT市场仍保持20%的同比增速,远超免疫诊断(13.03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实体药店行业陷入困境 收入结构仍相对单一 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

我国实体药店行业陷入困境 收入结构仍相对单一 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

零售药店‌是指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一门店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也称为独立零售药店。零售药店主要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相关商品的购买服务。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行业国际化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行业国际化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际制药生产重心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和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国与出口国。根据数据,2024 年,我国原料药和原料药中间体出口额达429.8 亿美元,进口额为 108.1 亿美元。相比我国原料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国际化水平仍然不高,行业发展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2024年我国化学药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OTC药品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银发经济、中药焕发市场生命力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

我国OTC药品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银发经济、中药焕发市场生命力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

2021-2050年我国或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受到国家重点关注,而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较大,有望为我国OTC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底层支撑。中药品类的发展也给国内OTC药品行业注入活力。近年来,中药作为治疗疾病和养生的首选被越来越多人青睐,吸引OTC药品企业竞相角逐,中药焕发OTC药品行业生命力。

2025年06月29日
国内脱发人群年轻化 带动防脱药品行业高增 米诺地尔深受青睐 蔓迪为第一大单品

国内脱发人群年轻化 带动防脱药品行业高增 米诺地尔深受青睐 蔓迪为第一大单品

国内脱发人群数量庞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外貌和形象,近年来我国防脱药品市场快速扩容。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为第一大市场市场 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为第一大市场市场 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2018-2022年,在我国医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及健康意识增强的共同推动下,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604亿元快速扩大至11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66%。2023年,受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小幅回调至1185亿元,同比下降1.0%。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