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中药行业新格局:三分之二企业被淘汰配方颗粒企业增至600多家

   导读:刚刚过去的2015年的年末,CFDA连续发了2个关于中药行业的公告:一是有关中药配方颗粒放开,二是关于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的规定。本文将从中药企业数据层面分析目前中药行业的生产现状。

   参考《中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运营规模全景调研与未来投资定位研究报告

   刚刚过去的2015年的年末,CFDA连续发了2个关于中药行业的公告:一是有关中药配方颗粒放开,二是关于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的规定。本文将从中药企业数据层面分析目前中药行业的生产现状。

  2016年,中药行业洗牌在即。新格局将变成怎样?会有多少“剩者”/“胜者”?

  中药提取GMP:

  淘汰三分之二企业

  咸达数据V3.2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分类码含“Z”(即中成药)的数据共3065条,其中2015年到期的有2938条,占总数据的95.8%。这意味着2016年是许多中药企业换证的年限,2010年版GMP对中药企业的冲击结果将在今年尘埃落定。

  2016~2019年才过期的90家中成药生产企业中,河南的企业最多,共12家;其次是天津,共10家;第三是黑龙江。一些中药企业较多的省份都是2015年到期,如吉林、广西和四川。即使是有着中成药传统的广东,2016年后才过期的只有3家。

  根据2015年12月31日发布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要求落实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凡不具备相应提取能力的中成药企业必须停产。

  笔者数据分析发现,分类码含“Z”的3065家中成药生产企业中,生产范围包括“提取”的有1369家,其中2016年后过期的企业仅43家。国内上市药品批文对应的中成药生产厂家共3000家,拥有“提取”的GMP企业只有917家。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中药生产中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监〔2014〕135号),“集团内部具有控股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可共用前处理和提取车间”,因而实际上,917家GMP对应的企业将多于917家。但是缺口仍太大,预计中成药生产厂家或许要被淘汰三分之二。

  各省过中药提取的GMP数据中:广东厂家数最多,共89家;其次是吉林,共84家;四川、山东和广西的厂家数都过70家。值得注意的是,华东过中药提取GMP的厂家数并不多,浙江才2家,江苏4家,上海0家。

  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做好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监〔2015〕277号),“2016年1月1日起,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所有药品GMP认证工作。对于通过认证的企业,由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药品GMP证书》;对于未通过认证的企业,也应公布现场检查发现的严重缺陷项目、主要缺陷项目”。

  因此,目前未通过中药提取的生产企业有可能在省局考核下通过认证,但CFDA的飞行检查以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居多。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被取消GMP的原因主要是“前提取处理车间已不具备GMP生产条件,如部分设备表面锈蚀、浓缩间墙壁发黑发霉严重等”“伪造批生产记录,生产管理混乱”。《2015年全国收回药品GMP证书情况统计》显示,2015年CFDA收回药品GMP数量150个,预计2016年飞行模式会成为CFDA管理GMP的常态模式。

  配方颗粒资格放开:

  从6家到600多家?

  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资质的管控一直处于从严状况。

  2001年7月,《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的范畴。在2015年12月24日《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前,全国仅有6家企业获得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资质,分别是: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天江药业的全资子公司)、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颗粒剂。此6家企业都已过中药配方颗粒的2010年版GMP。

  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所用中药材,凡是能人工种植/养殖的,提倡来源于生产企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自建或合建的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即GAP生产基地”。而这6家企业只有2家(含集团公司)有GAP基地:雅安三九中药材科技产业化有限公司有3个(附子、麦冬、鱼腥草)GAP基地,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川芎GAP基地。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企业必须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GMP要求。这意味着中成药生产企业要想在生产范围增加中药配方颗粒,必须拥有“颗粒剂”和“中药提取”GMP证书。

  咸达数据V3.2分析发现,生产范围是颗粒剂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有2052家,其中2015年过期的有1989家。已有1072家企业获得颗粒剂的2010年版GMP证书,拥有提取的GMP证书有917家企业,同时拥有提取和颗粒剂GMP的生产厂家有628家。

  中药提取备案:

  目前批文数仅418个

  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要求落实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生产使用中药提取物必须备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对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处方项下载明,且具有单独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提取物实施备案管理”。

  笔者查询《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发现,所谓的处方项就是药品组方及含量。2014年7月29日发布的《中药提取物备案管理实施细则》描述:中药提取物是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的处方项下载明,并具有单独国家药品标准,且用于中成药投料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成份、有效部位等成份。中药提取物不包括: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中附有具体制法或标准的提取物;按新药批准的中药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冰片、青黛、阿胶等传统按中药材或中药饮片使用的产品;盐酸小檗碱等按化学原料药管理,并经过化学修饰的产品。

  国产药品的中药批文共60,600个,对应10,900个产品名。目前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中,挥发油对应的产品共有9个产品,浸膏或流浸膏或干浸膏的有419个,提取物的有128个。

  由于纳入国家标准中的产品通常只是用药途径的其中一个或两个剂型,但该组方的其它剂型应该也需要备案。比如,口服药的片剂进国家标准了,同组方的胶囊、合剂等口服剂型虽然未入标准但同样需要做备案。有鉴于此,实际需要备案的产品名应不仅限于上述所言的数量。

  截至2016年1月1日,咸达数据V3.2监测CFDA的“中药提取物备案公示”数据发现,目前只有418个中药批文有备案,对应209个产品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OCT行业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高增赛道 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仍较大

我国POCT行业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高增赛道 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仍较大

近年来,我国POCT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的高增长赛道。数据显示,我国POCT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7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44%,明显高于同期体外诊断行业整体13.42%的增速水平。特别是在2023年,POCT市场仍保持20%的同比增速,远超免疫诊断(13.03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实体药店行业陷入困境 收入结构仍相对单一 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

我国实体药店行业陷入困境 收入结构仍相对单一 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

零售药店‌是指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一门店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也称为独立零售药店。零售药店主要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相关商品的购买服务。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行业国际化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行业国际化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际制药生产重心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和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国与出口国。根据数据,2024 年,我国原料药和原料药中间体出口额达429.8 亿美元,进口额为 108.1 亿美元。相比我国原料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国际化水平仍然不高,行业发展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2024年我国化学药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OTC药品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银发经济、中药焕发市场生命力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

我国OTC药品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银发经济、中药焕发市场生命力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

2021-2050年我国或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受到国家重点关注,而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较大,有望为我国OTC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底层支撑。中药品类的发展也给国内OTC药品行业注入活力。近年来,中药作为治疗疾病和养生的首选被越来越多人青睐,吸引OTC药品企业竞相角逐,中药焕发OTC药品行业生命力。

2025年06月29日
国内脱发人群年轻化 带动防脱药品行业高增 米诺地尔深受青睐 蔓迪为第一大单品

国内脱发人群年轻化 带动防脱药品行业高增 米诺地尔深受青睐 蔓迪为第一大单品

国内脱发人群数量庞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外貌和形象,近年来我国防脱药品市场快速扩容。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为第一大市场市场 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为第一大市场市场 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2018-2022年,在我国医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及健康意识增强的共同推动下,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604亿元快速扩大至11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66%。2023年,受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小幅回调至1185亿元,同比下降1.0%。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