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三元“消化”三鹿尚需时日 一季报净利仅为伊利1/3


    10月28日,三元股份发布2009年三季报。

    根据季报显示,由于第三季度业绩的“拖累”,前三季度三元股份总营业收入为18.33亿元,同比增长84.29%,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同比减少27.77%至160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253元。

    三元股份董秘王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三季报整体来说,我们还满意的,市场整合投入不可能那么快,产能并没有充分发挥。”

    营业税金同比增加365.02%

    第三季度,三元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6.99亿元,同比增长105.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69万元,同比上年同期677万元的净利润大幅减少405%;基本每股收益-0.0326元。

    第三季度,三元股份销售毛利率为20%,较之今年中期时的26.78%下降约7个百分点。

    在三元股份的三季报中,记者看到河北三元对其业绩的影响。

    三季报显示其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加365.02%,三元股份对其变动原因解释称:由于河北三元依据增值税提取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加。

    于此同时,其促销费用增加也大幅增加,三元股份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3.78亿元,大幅增长165.04%;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增长194%至1.44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三元股份第三季度业绩的巨大降幅“出乎意料”,亏损应该来自于三元股份的子公司。营销一直是三元股份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将原三鹿资产纳入麾下之后;同时,伊利、蒙牛等一线乳企经过一年时间的恢复,产销已经基本恢复到三聚氰胺事件前的水平,这给三元股份也带来了较大的销售压力。

    早在今年3月份,三元集团以6亿的价格,成功竞购因“问题奶粉”丑闻而破产的石家庄三鹿集团首批拍卖资产,也是其核心资产。

    招商证券分析师朱卫华认为,倍增的企业规模,将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三鹿以奶粉为主,三元股份以巴氏奶为主,经营模式差异较大,合得好是种互补,合不好则很容易松散垮掉,三元股份销售收入50%—60%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现在要管理三鹿的全国市场,完全不一样,三鹿的经销商为三鹿兜下退货形成的债权,此次只得到部分清偿,元气大伤,能否继续为三元来开拓渠道还是未知数。”

    “收购三鹿以后,这是第一年,也是个打基础的一年,前期肯定会投入的,我们扎实做好工作,合理的投入是正常的也是在预料之中。”王吟对此如此看法。

    一季报净利仅为伊利1/3中报业绩主要来自投资收益,三元股份接手三鹿已近9个月的时间。 记者分别对三元股份一季报、中报和刚刚公布的三季报进行比对。发现三元股份的一季报就并不靓丽。

    一季度刚刚结束,中国乳业传出捷报。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乳制品行业1至2月实现全面增长,乳制品累计产量284.83万吨,同比累计增长9.1%。龙头企业伊利率先止跌回升,液态奶销量份额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成为目前中国乳品行业中市场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伊利2008全年净利润亏损达人民币16.87亿元,成为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亏损最严重的中国乳品上市企业。不过,伊利一季度就转亏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03.59%。

    相较受损很严重的伊利一季度净利润达到了1.13亿而言,三元股份并未受到三聚氰胺打击的一季度却盈利只有3000多万,似乎有些不太及格。

    而记者查阅,三元股份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73.24%;实现营业利润35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实现净利润3673万元,同比增长138.01%。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实现的3673万元净利润中有3493万元是由参股公司北京麦当劳贡献的,其贡献率高达95%。如此之高的投资贡献,且远远偏离主营业务,这在三元股份以往的业绩公告中是没有过的。

    “我觉得几个季报没有可比性。“王吟表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元配方奶粉上市对于三元进军国产奶粉市场和提升自己的乳业争霸地位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虽然三元接手了三鹿的核心优质资产,也相应地启动了经销商网络,但实际上不等于拥有了三鹿的市场份额。”

    三元收购三鹿的事,就像是一个馅饼砸到了头上,是好事同时也是考验,借此发展全国品牌是绝佳机会,但经不住考验,就有崩盘的危险。

    在三元高调要吞下三鹿时,外界一直以“蛇吞象”来形容,但三元吞掉三鹿后,其董事长曾放言跻身全国乳业前三的行列,但现在看来路还很漫长。

    “河北三元现在一切正常,各方面工作都在积极开展。”王吟最后表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白酒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头部酒企仍具有垄断性规模与市场优势

我国白酒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头部酒企仍具有垄断性规模与市场优势

白酒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酒品,一直在饮品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白酒市场规模增长趋于平稳。2018-2022年中国白酒市场规模从5369亿元提升到62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72%。

2024年05月18日
全球电子烟市场增量空间较大 中国出口保持高景气 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全球电子烟市场增量空间较大 中国出口保持高景气 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2022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已达236.5亿美元,其中开放式电子烟及可加注烟液销售额为87.2亿美元,占比36.87%;封闭式电子烟销售额为149.3亿美元,占比63.13%。封闭式电子烟中换烟弹式电子烟和一次性电子烟分别占比82.9%和17.1%。

2024年05月07日
我国黄酒行业:高端化年轻化探寻“破圈”之路 市场正从三强鼎立向两强争霸转变

我国黄酒行业:高端化年轻化探寻“破圈”之路 市场正从三强鼎立向两强争霸转变

其中龙头企业增速更显强劲。根据古越龙山、会稽山近日发布的业绩报告,2023年古越龙山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10.11%;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96.47%。会稽山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15.01%;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15.11%。

2024年04月17日
我国威士忌酒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年轻化吸引多家传统酒企入局

我国威士忌酒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年轻化吸引多家传统酒企入局

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国家,我国威士忌酒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数据显示,我国威士忌酒市场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23年达到55亿元,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024年04月08日
我国葡萄酒行业:整体呈现低迷态势 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葡萄酒行业:整体呈现低迷态势 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2022年我国葡萄产量突破1500万吨,达到1537.79万吨。其中新疆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好等优势成为我国葡萄最大生产地,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

2024年01月09日
我国啤酒行业:产销量重回增长主线  加速向高质量发展  精酿成全新创富机遇

我国啤酒行业:产销量重回增长主线 加速向高质量发展 精酿成全新创富机遇

从销量来看,2016-2020年我国啤酒表观消费量整体下降,到2020年表观消费量下降至3430.84万千升。随后2021年我国啤酒表观消费量有小幅回升,达3572.45万千升,同比增长4.1%;2022年我国啤酒表观消费量为3568.98万千升,同比下降0.1%。到目前我国啤酒行业消费规模逐渐回暖至疫情前规模。

2024年01月08日
我国卷烟配套原纸行业集中化显现 具有技术及工艺优势企业竞争力明显(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卷烟配套原纸行业集中化显现 具有技术及工艺优势企业竞争力明显(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卷烟配套原纸下游终端应用为卷烟生产。我国拥有庞大烟民基数,作为全球第一大卷烟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生产卷烟24182亿支,较2020年增加319亿支,卷烟产量保持稳中有升。2022年全年我国卷烟累计产量达到24321.5亿支,累计增长0.6%。

2023年08月19日
我国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趋于平稳 酱香型有望弯道超车

我国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趋于平稳 酱香型有望弯道超车

当前我国白酒市场规模增长趋于平稳。2018年至2022年中国白酒市场规模从5369亿元提升到62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72%,总体来看近年来行业规模扩容逐渐趋于平稳。

2023年04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