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铜板纸行业发展历程、弊端及建议分析(图)

          自加入WTO 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且涉及的产业很普遍,包括铜版纸、不锈钢薄板、聚酯切片、电器、光伏等产业,其中都折射出我国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不协调问题。本文以我国铜版纸产业发展为例进行深入剖析,期望为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协调提供研究基础。

          一、中国铜板纸产业演变发展的过程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铜板纸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铜版纸是一种在原纸上涂布白色涂料所制成的印刷用高级纸品(克重范围为70—350 克/平方2),主要用于高级书刊的封皮和插页、高档广告宣传页和精致包装等。由于造纸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价格没有竞争力,1995 年之前我国铜版纸产业发展速度缓慢,铜版纸企业普遍开工不足。

          1995 年时我国铜版纸需求量达到67.54 万吨,而当年产量只有25吨,进口量则达到44.59 万吨,自足率只有37.02%,国内市场充斥着进口铜版纸。1995 年之后,由于我国政府逐步出台了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来扶持铜版纸产业,铜版纸产业形势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 从不断扩大进口到对外反倾销

          1995 年之后随着铜版纸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对进口铜版纸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于是,自1995 年开始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支持铜版纸产业发展。1996 年轻工总会根据国家对外商指导投资方向的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高档涂布纸及纸板(白板纸、箱纸板、铜版纸、轻量涂布纸)”列入外资投资导向目录,2002 年之后,“高档纸及纸板生产”一直被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鼓励类;从1998 年开始,“纸和纸制品生产”一直被列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鼓励类,该目录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指导产业的的投资和发展方向,相关部门也根据该目录制定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促进其发展。因此铜版纸作为“高档纸种”以及归属于“纸及纸制品生产”从1996就开始受到产业政策保护。由于这一阶段中国造纸工业面临低档产品过多的问题,所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成为造纸工业调整结构的方向之一,作为高档纸种的铜版纸受到造纸厂商的追捧。

          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对我国铜版纸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不仅本土企业纷纷增加铜版纸生产线,大量的外资企业也纷纷涌入我国,进行投资建厂,1996年至1999 年,我国铜版纸年均新增产能达到30.5 万吨。铜版纸产业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我国铜版纸产业在短短几年中迅速成长起来,铜版纸的进口依赖程度明显下降。但是对外商投资的过度鼓励也为我国铜版纸产业外资比例过重埋下了隐患。由于产业政策支持,从2001 年开始铜版纸进口数量就开始逐渐下降,而外国企业为了维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开始向中国倾销铜版纸。根据中国商务部对铜版纸反倾销调查报告,日韩美2001 年出口到中国的铜版纸加权平均价格为703.51美元/ 吨,相比于2000 年相比下降了约9.90%。日韩美的倾销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铜版纸产业发展。

          2001 年12 月,金东纸业(江苏) 等四家厂商代表国内铜版纸产业正式提交铜版纸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2002 年11 月作出初裁,认定存在倾销且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并决定对韩日美企业按照其倾销幅度征收1.5%~71.02%的保证金;2003 年8 月商务部终裁,决定对原产于韩日两国的进口铜版纸征收4%—71% 反倾销关税,自2003 年8 月6 日起为期5 年。

          2008 年在铜版纸反倾销征税期限届满之际,应国内企业的申请商务部进行期终复审,并基于国内铜版纸产业当时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仍然比较脆弱,容易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和影响等原因,最终决定自2009 年8 月5 日起,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因此,铜版纸从2002 年开始受到贸易政策的保护,从此进入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双重保护阶段。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对对象国进口数量和价格起到了明显的抑制效应,我国从对象国进口数量由2001 年的48.31 万吨下降2003 年的17.55 万吨,降幅达到63.67%,进口单价由614 美元上涨到743 美元。不仅如此,2001 年之后我国进口铜版纸的总量也开始明显下降,受到贸易政策保护的国内厂商也开始纷纷扩大产能,2001年之后每年新增产量均达到40 万吨以上。

          (二)从不断扩大出口到遭遇国外反倾销

          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双重保护下,我国铜版纸产业迅速成长起来,产量已经超过了国内需求,开始向外出口。2005 年我国铜版纸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达到62.82 万吨。但是好景不长,2006 年美国New Page 纸业对中国铜版纸提起反倾销申诉。2007年3 月和5 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公布了“双反”调查的初裁,决定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征收最高达20.35%的反补贴税和99.65%的反倾销税;同年10 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终裁,对中国铜版纸征收7.4%—44.25%的反补贴税率和21.12%—99.65%的反倾销税率。针对美国提起的申诉,中国企业积极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要求与美国就铜版纸的“双反”问题进行磋商。同年11 月,美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中国铜版纸未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推翻了美国商务部此前的相关裁决。美国商务部最终撤销对原产于我国进口铜版纸的指控。

          然而,这场诉讼博弈并没有起到警醒的作用。2007 年至2008 年我国铜版纸产量依旧快速增长,出口量也并未明显减少。国内铜版纸产业无节制的发展,以及不断增加的出口量最终引来了更多国家的不满,截止到2016 年,美国、欧盟、阿根廷等国先后对我国铜版纸发起了9 次反倾销调查,3 次反补贴调查。

 
图:1992-2015年铜版纸生产消费及进出口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连续的反倾销调查,直接影响了我国铜版纸出口,使得依赖出口的铜版纸产业不得不面对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我国铜版纸出口量从2012 年开始迅速下降,这部分本应出口的产品最终流回国内市场,使国内铜版纸产能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大,让国内市场承受了更大压力。虽然内需市场在缓慢增长,但要消化这部分增量毕竟需要时间,因此国内铜版纸企业销售价格、毛利率和开工率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部分待建或新上项目被迫暂停。

          我国铜版纸在遭受了连续的反倾销后,在2011 年,发改委才将铜版纸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鼓励类中剔除,“铜版纸生产线”直接被列入限制类,至此我国铜版纸产业的发展才有所缓和。由此可见我国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调整过于滞后。

          二、中国铜板纸产业演变发展中产生的几个问题

          (一) 铜版纸产业从弱势产业走向产能过剩

          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引导下,我国铜版纸企业受到大量补贴,包括政府根据五年计划给予的资金补贴,国产设备可抵扣增值税,对纳入“双高一优”技术改造项目的财政贴息贷款,并对外资企业所得税进行“两免三减半”,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等,加上国内的反倾销政策限制国外企业进入,使国内市场供给减少,短期内存在供给缺口。以上两方面都刺激了国内铜版纸厂商的投资意愿。但从投产到产出往往存在时间差,这使铜版纸的供给端依然不足,因而进一步刺激企业投资建设,最终导致铜版纸的产能产量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为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

          2005 年,我国铜版纸产业发展到达一个均衡点,已经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并有62.82 万吨铜版纸出口到国外,并且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并没有积极的调整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并在美国已进行“双反”调查下,我国还在继续对国外铜版纸征收反倾销关税。因此,2005 年至2012年,我国铜版纸产能高速发展,年均新增产能达到80 万吨以上,而此时每年新增消费量不足40 万吨。对超过需求量增长的部分产能,各厂商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二是扩大出口。而这一阶段国内持续的反倾销以及高速增长的产量都不断压缩着铜版纸进口数量,2007 年,我国自给率已达到90.52%,此时市场份额已经很难有提升空间,导致过剩的产能不得不通过出口来消化。国内巨大的过剩产能导致企业竞相采取低价策略,而政府大量的补贴使得企业低价倾销仍然有利可图,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继续扩大产能,形成恶性循环。

          (二)铜版纸产业发展中外资占比较高

          1995 年,我国铜版纸还属于弱势产业,国家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促进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对“三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引资政策如所得税享受“两面三减半”、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再投资退税等;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也对外资进行政策倾斜,使外资企业获得了“超国民”待遇。一些国外企业原本就想分享中国巨大的市场,上述政策使它们到华投资的意愿更加强烈,而这些国外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且在我国市场中享受着外资优惠待遇和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保护,因此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拥有很大的优势,很快就占据了国内铜版纸市场。我国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在提起铜版纸反倾销申请的四家企业中,只有中外合资企业金东纸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版纸生产商,剩下三家家本土企业发展依旧十分缓慢。从1990 年至2013 年我国铜版纸新增产能中有19.01%为外商独资企业,有39.27%为中外合资企业,可见外资企业在我国铜版纸产业占据了较大份额。

          国家出台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本是要鼓励与扶持国内铜版纸企业,却被外资企业享尽了优惠,外资企业由此占据了国内大量铜版纸份额,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土铜版纸企业的发展,也使国内铜版纸产业结构失衡。此外,政策制定者希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造纸工业的发展,虽对企业设立的形式有所限制,但中方企业在国内合资企业中股份占比较小,几乎没有话语权,例如我国最大的铜版纸生产商金东纸业股东中, 外资企业占比97.42%,镇江金达工贸有限公司仅占比2.58%;再如王子(南通)制纸,其中王子制纸株式会社日企占注册资本90%,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占10%。这种股权设置结构导致外资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外溢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相关政策的预期效果。

          (三) 外国企业规避铜版纸反倾销制裁

          中国商务部在2003 年的终裁公告中决定对日韩两国进口的铜板纸征收56%的反倾销关税。但在2003 年,由日企控股的王子制纸与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江苏王子项目”合作备忘录,投资139 亿人民币要建造世界规模第一的浆纸一体化企业,其中包含两条年产40 万吨铜版纸生产线,该项目于2006 年获得国家批准。除此之外,芬兰的芬欧汇川、印尼的金光集团等也都加大了对中国铜版纸的投资,可见这些外资企业可以轻松地绕过了我国反倾销制裁,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效果。

          反倾销措施造成的关税壁垒以及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影响到遭遇反倾销的外国企业调整出口策略,从而导致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概率大幅提升。不仅如此,我国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又列明鼓励外商投资“高档纸及纸板生产”,加上反倾销政策与外商指导目录等政策之间又没有协调好怎么对外商投资进行限制,致使外国企业成功规避铜版纸反倾销制裁。

          由于这两种政策之间缺乏配合使得外资企业能够绕开反倾销政策,导致外商对中国从直接出口转变为直接投资,并且在享受国内对铜版纸产业保护的同时,变相的与国内企业展开竞争,与本土企业争夺市场。因此,两种政策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缺乏配合不单直接影响到中国对国外铜板纸反倾销,而且导致国内铜板纸产业在外资的驱动下,走向产能过剩。

          三、几点启示

          (一)扩大进口,不能形成对国外产品的依赖

          20 世纪末,在改革开放引导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进口政策,这一阶段伴随着铜版纸需求量的增大,我国对进口依赖越来越严重,国外物美价廉的铜版纸对国内市场形成了替代效应,并开始对我国进行大量倾销,1997年我国进口的铜版纸占到消费量的89.77%,使缺乏竞争力的国内铜版纸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原本为了增加国内消费者福利的进口政策却造成了对外依赖,并严重损害我国铜版纸产业发展。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国家在调整和优化进口结构、鼓励相关技术、装备、短缺资源及消费品进口时,应当充分协调好与国内相关产业的关系,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给予必要的保护,避免对其造成过度冲击,影响其健康发展。

          (二)保护国内市场,不能保护国内产能的盲目扩张

          铜版纸过度依赖进口在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后,相关部门积极出台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引导国内投资方向并配合贸易政策(反倾销) 从外部进行保护。这样的政策搭配使我国铜版纸产业,迅速成长起来,到了2005年,我国铜版纸产量已能满足本国需求,并有20.95%出口到国外。

          这些措施本无可厚非,但是由国家并没有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铜版纸产业继续受到保护,导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享受国家大量补贴下盲目扩产,2005 年之后年均产能达到80 万吨,远超过这一阶段消费量的增长。这说明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时应当平衡产业竞争与产业保护,在产业发展到相关阶段时考虑及时退出,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让受保护的企业及时参与市场竞争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避免盲目扩产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引发贸易摩擦。

          (三)引进外资,不能鼓励低水平上的重复引进

          在国内铜版纸还是弱势产业时,国家积极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优厚的引资政策,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到了2005 年之后,国内铜版纸已经完全可以自足并且开始遭受国外“双反”调查的情况下,国家并没有对外资进行限制,反而继续批复了大量外资企业生产线例如金桂纸业、王子纸业等,形成低水平上的重复建设,不仅挤占了本土企业市场,同时也使整个铜版纸行业陷入困境。对此,我国应明确利用外资的目的,通过外资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让外资为产业发展升级进行服务。在引进外商投资时,应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外商的经济实力、管理经验、技术优势以及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有利于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升级,进而决定是否鼓励其进入,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进行一定限制,避免外商投资的重复建设。

          (四)扩大出口,不能忽视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保护下,铜版纸产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迅速发展起来,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扩大,这本是好事,可由于政策忽视了对铜版纸产业的升级优化,过度的保护使得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因而导致该产业虽在高速发展,但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建设,没有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过多的产能只能通过低价倾销来解决,使铜版纸遭遇了由进口反倾销到出口遭受“双反”的尴尬局面。由此可见,国家应当有效的衔接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应积极引导产业资本的投资方向,不断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及时将产业优势升级转化为我国出口优势,使其能够促进我国贸易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香菇行业:已成为第一大类食用菌 锚定育种行稳致远

我国香菇行业:已成为第一大类食用菌 锚定育种行稳致远

2010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食用菌实现了工厂化、商业化栽培,我国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4222.54万吨,同比增长2.14%。

2024年03月29日
我国油菜行业连续6年增产  单产量和品质提升空间仍较大

我国油菜行业连续6年增产 单产量和品质提升空间仍较大

油菜作为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我国第一大国产食用植物油来源。我国油菜总产量约占世界的30%,居世界第一位。近几年随着油菜种植面积实现恢复性增加,我国油菜籽产量也随之恢复性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油菜籽产量1552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同比增长5.6%,连续6年增产。

2024年03月22日
我国花生行业: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恢复增长 压榨用消费表现持续低迷

我国花生行业: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恢复增长 压榨用消费表现持续低迷

到2023年由于种植收益相较竞争作物出现改善,且产区无极端不利天气,我国花生大幅恢复性增产。例如由于天气条件良好,主产区山东和河南的产量比2022年明显增加,单产为2016年以来最高。根据中国农产品网的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增加至4440千公顷。

2024年03月21日
我国魔芋粉行业现状分析: 持续推进标准化发展 市场需求不断深化

我国魔芋粉行业现状分析: 持续推进标准化发展 市场需求不断深化

魔芋粉行业内多为中小型厂商,整体集中度较低。国内针对魔芋粉的下游应用尚存在发展空间,生产厂商可与下游客户进行深度合作研发,通过先发优势建立市场口碑和技术积累,从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2024年03月20日
肠胃炎用药存在持续性需求 行业拥有广阔消费市场空间

肠胃炎用药存在持续性需求 行业拥有广阔消费市场空间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药物研发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化学原料药市场呈增长态势,为肠胃炎用药提供良好发展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为362.6万吨,同比增长17.5%。2023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为394.9万吨。

2024年03月13日
我国木材行业:资源丰富但进口依赖度较高 高端家具领域利润空间较大

我国木材行业:资源丰富但进口依赖度较高 高端家具领域利润空间较大

得益于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我国每年木材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15-2023年我国木材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木材产量为10693万立方米。2023年我国木材产量为11944万立方米。

2024年03月13日
“中央一号”文件加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全面升级 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多方促进

“中央一号”文件加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全面升级 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多方促进

到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进入“快车道”,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1219亿元。2023年全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430亿元,增速达到17.31%,远高于财险业的平均增速(6.7%)。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海参食品产业体系趋于完善 市场需求走强 产品品质成为消费者主要追求

我国海参食品产业体系趋于完善 市场需求走强 产品品质成为消费者主要追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不断提升。到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有相关数据显示,1978-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由 465.4 万吨增长至 6868.8 万吨,CAGR 为 6.3%。

2024年03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