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三五”期间我国食用大豆市场发展动向

  大豆纤维食品、大豆肽、大豆水解蛋白质产品……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作或精炼提取的大豆制品已达1.2万种。“但是由于我国的大豆加工食品还未突破以传统食品为主的生产模式,无论品种、数量还是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均有很大差距。”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上有专家表示。但同时专家也指出,江连洲教授牵头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大豆精深加工团队多年来所致力的“生物法同步制取植物油脂与蛋白质技术产业化”研究,打破了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一度被美国ADM、SOY-CENTRER、美国杜邦等外企所垄断的困局,更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大豆加工业的蛋白功能单一、高污染、油脂精炼过度、精深加工产品少、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

  日前,由东北农业大学和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委员会主办,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承办的第七届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作为四年召开一次的世界大豆加工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教授、科技部农村司胡京华副巡视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及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权威科学家做了报告,并围绕大豆与人类健康、大豆加工原料、大豆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等7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此次会议也吸引了包括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北大荒绿色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罗盖特公司及山东禹王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大豆生产企业参与,并在会上展示其最新大豆研发产品及设备。

  未来走势

  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沿四大方向延伸产业链条


  与会专家介绍,大豆精深化加工程度、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及主要产品的生产集中度均高于其他农产品,终端产品种类丰富、精深加工比例高于40%。专家总结,当前,大豆加工主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沿着以下几个方向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按照世界大豆加工业发展趋势,进行精深加工、多层次利用,从粗加工、初加工转向精加工、深加工,产品由中间产品走向终端产品。

  二是开发大豆蛋白新产品和领域。在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蛋白和组织蛋白的基础上,开发生产活性蛋白粉、大豆肽粉和胶质蛋白等产品。

  三是开发油脂精深加工。除生产色拉油、人造奶油外,还可以延伸生产代可可脂、改性油脂及燃油添加剂等。

  四是综合利用大豆资源。按照大豆的子叶、皮、胚部分进行精深加工和开发利用。例如,含有维生素的大豆种皮,不仅可开发成一次性餐具、动物饲料,还可开发出优质活水净化剂。此外,富含维生E、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的胚芽,含有蛋白及植物纤维素的豆渣等,都可加以综合开发利用。

  发展软肋

  我国大豆加工食品的品种、数量、质量较之国外均有很大差距


  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对大豆的加工利用,大豆制品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加工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作或精炼提取的大豆制品已达1.2万种,”与会专家介绍,其中,包括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式传统豆制品和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的新兴豆制品,如大豆纤维食品、大豆磷脂食品、大豆异黄酮产品、大豆水解蛋白质产品及大豆仿肉制品等。据统计,以美国为例,仅在16种食品中,每年添加大豆蛋白量就达到140万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大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专家指出,相比之下,尽管以豆腐为代表的中国式传统豆制品的生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多年来我国豆制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缓慢的。近几年,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豆制品自动、半自动生产流水线已达1000余条。

  专家分析,尽管生产设备和技术有所提升,但我国的大豆制品还未突破以传统食品为主的生产模式。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世界大豆分离蛋白年产量达到70万吨,美国占30多万吨,而我国目前大豆分离蛋白年产量还不足3万吨。

  “我国大豆加工食品无论品种、数量还是质量,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均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专家一语中的。

  他山之石

  政策扶持让美国大豆加工业成为食品工业发展最快行业之一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对大豆食品研究开发和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大豆市场的日趋丰富,有赖于国家政策对大豆加工业的大力扶持和政府对大豆食品的多方推广。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制订政策鼓励大豆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大豆蛋白生产,如脱脂大豆粉、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和组织状大豆蛋白等。美国的大豆制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及医药等领域,仅添加大豆蛋白的食品就达2500种。在美国50个州中已有40个州将大豆分离蛋白加入中小学生的营养餐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通过相关法规,允许含有一定数量大豆蛋白的食品在标签上进行健康声称。

  由于政策的稳定扶持和政府的大力推广,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豆食品在美国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成为美国食品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努力前行

  21个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支持20年持续开展国内大豆系统研究结硕果


  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方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大豆加工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以东北、环渤海、华东、华南等区域为主的大豆加工区。大豆加工行业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整合,大豆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也获得了很大提高。目前,国内主要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大豆生产规模、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水平均与国外看齐。

  与会专家认为,由江连洲教授牵头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大豆精深加工团队所致力的“生物法同步制取植物油脂与蛋白质技术的产业化”研究,打破了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一度被美国ADM、SOY-CENTRER、美国杜邦等国外公司所垄断的尴尬局面,更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大豆加工业的蛋白功能单一、高污染、油脂精炼过度、精深加工产品少、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

  专家介绍,自1996年开始,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家单位通力合作,历时20年,通过“九五”至“十二五”国家、省部级21个课题的支持,系统开展了大豆酶法制油、大豆蛋白生物改性、醇法连续浸提浓缩蛋白、功能肽生物制备、乳清废水动态膜超滤、油脂酶法精炼及功能因子开发等研究与应用,开发了复式萃取器、真空破壁、固定化酶膜反应器、可拆卸型油脂连续脱胶膜反应器、高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生产用可调式结晶器、非膨化高湿挤压仿肉制品专用挤压膨化机及真空挤压膨化设备,自主设计研发了国内首创卧式脱溶酒精过热蒸汽脱溶机。这一系列课题,突破了大豆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提质增效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大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理论支撑,显著提升了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组成的研发团队集成采用现代生物加工技术,针对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高值化应用,实现大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延伸。与会专家认为,通过这种产业链上的综合技术创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豆产业市场适应力不强、竞争力弱的落后现状。

  专家指出,未来几年,我们要加强对自身大豆质量的提升、维持优质大豆的种植面积,将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做大、做强,使得市场形成对非转基因大豆的刚性需求,只有在替代率下降的前提下,才会对大豆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从而使得在行情趋弱的大环境下,厚积薄发,为我国大豆产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蓄力。

  直面难点

  共性设备与个性设备的衔接配套等五大问题有待破解


  除大豆种植及深加工利用外,大豆机械也是此次大会上专家和业内人士探讨和交流的重点。

  与会专家认为,国外农机化发展与中国的运行体制不同。目前,发达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低投入农业模式、农业机械化优化问题和相应生产方式上,而发展中国家研究重点则是农业机械化政策。随着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复式萃取器、真空破壁、固定化酶膜反应器、双螺杆冷轧机、全自动无菌豆浆灌装机、自动豆腐切割机、自动连续煮浆装置等设备成功投入市场,我国大豆食品完成了从手工、半自动化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转变,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上拉近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距离,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大豆加工行业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专家指出,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因此,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黑龙江地区“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与会专家分析,从大豆食品机械设备方面考虑,目前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共性设备与个性设备的衔接配套;二是豆制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的结合尚不够完美;三是豆制品机械制造厂对于食品检测技术尤其是传感技术的应用关注较少;四是设备的布局不够合理;五是豆制品加工设备的零部件机加工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将是今后我国大豆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研发和突破的方向。

  此外,会议组委会为表彰孙寰教授及Kauffman教授对“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的创建及召开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由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和韩天富教授在会上向其颁发“创始人”奖章。同时,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秘书长Jeff教授宣布AOCS中国分会成立,江连洲教授任中国分会主席。本报记者王薇

  链接

  作为国际大豆科学交流的盛会,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致力于推动现代大豆的应用与发展,构建与世界各国企业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大豆原料、大豆化学、大豆机械、大豆副产物利用与大豆文化的深入发展,实现大豆市场与贸易的最大化。

  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至今共召开6届,分别是:1990年在中国、1996年在曼谷、2000年在日本、2004年在巴西、2008年在印度、2011年在美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脐橙行业:赣南是全国供给端核心区 “互联网+”将打开发展新时代

我国脐橙行业:赣南是全国供给端核心区 “互联网+”将打开发展新时代

近年来得益于政府对农业,特别是果品种植发展提出支持措施,为脐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我国脐橙行业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与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脐橙收获面积约为431万亩,同比增长2.1%;产量约为371.1万吨,同比增长4.7%。

2024年04月23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未来行业对外贸易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未来行业对外贸易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近年来,受西瓜种植面积影响,我国西瓜产量也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但产量保持在6100万吨以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西瓜产量达到6302.31万吨,同比增长2.25%。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2022年占据全球产量的60%左右。

2024年04月16日
我国玉米行业: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有所增长 饲料及工业用途是主要应用方向

我国玉米行业: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有所增长 饲料及工业用途是主要应用方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同比较2022年增加了2.67%。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

2024年04月15日
我国梨行业: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产销量整体增长

我国梨行业: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产销量整体增长

虽然梨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但近年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品种的优化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单产水平的提升(截至2022年,共培育梨新品种62个,研发新模式12套,新技术75项),带动我国梨产量波动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梨产量达到1926.53万吨,同比增长2.06%。

2024年04月11日
我国绿茶行业产业链分析:中游产销增长逐渐放缓 下游新茶饮等发展正带动消费

我国绿茶行业产业链分析:中游产销增长逐渐放缓 下游新茶饮等发展正带动消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茶叶产地遍及中国广大地区。近年来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茶园面积已超5000万亩(约为5089.07万亩),较2021年增加了127.31万亩,同比增长了2.57%。

2024年04月10日
我国蓝莓行业方兴未艾 产量日趋提高 消费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蓝莓行业方兴未艾 产量日趋提高 消费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从地区来看,我国蓝莓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多个省份,其中以贵州、辽宁、山东、云南、四川等地较为集中。其中随着蓝莓早熟品种的引进种植,目前云南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优势的蓝莓主产区。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蓝莓种植面积17.6万亩,产量10.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成为国内蓝莓鲜果产量第一省。

2024年04月10日
我国柑橘行业产销双双稳步增长 数字化、精品化、绿色防控等成发展趋势

我国柑橘行业产销双双稳步增长 数字化、精品化、绿色防控等成发展趋势

其中2022年四川、江西、广东、广西及湖北的柑橘产业实现的农业产值依次排名全国前五,且其在全国柑橘产业实现的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均在10%以上。其中四川柑橘产业实现农业产值达到33.9亿元,在全国柑橘农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排名第一,约为16.81%。

2024年04月09日
小草莓“大产业”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草莓生产国和消费国

小草莓“大产业”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草莓生产国和消费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草莓生产国,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快速发展,草莓种植面积呈波动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2-2022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由123.9万亩增加至221.18万亩,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6%。

2024年04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