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镍行业产业链分析:三大因素致上游供给受阻 下游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镍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抗腐蚀、抗氧化、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和延展性好等特点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已广泛用于不锈钢、高温合金钢、高性能特种钢、电镀、电池等关键材料和高新技术领域。

       镍产业链包括上游镍矿开采、中游冶炼、下游加工和终端应用等4个环节,其中上游镍矿分为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两大类,硫化镍矿通常用于生产镍精矿,进一步冶炼成电解镍,红土镍矿主要用于生产镍铁,进一步生产硫酸镍。

镍矿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镍行业上游市场:两大因素导致上游供给受阻

       (1)印尼矿业政策多变导致国内镍矿进口量下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现状与运营商机前瞻》显示。2019年8月,印尼政府最终决定加快对镍矿石的出口禁令,自2020年1月1日起,镍矿品位低于1.7%以下的不再允许出口。2020年我国自印尼进口镍矿骤降至296万实物吨,2021年1-7月,我国自印尼进口镍矿仅33.4万吨,同比下滑87.5%。

2011-2020年印尼镍矿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7-2021年1-7月中国从印尼进口镍矿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自印尼禁矿后,中国进口镍矿主要来源国只剩下菲律宾。菲律宾镍矿储量480万吨,约占全球储量的5.41%。而产量受政府加大环保审查因素影响明显下降,截止2020年产量达到32万吨。同时,菲律宾的整顿矿业行动同样也影响到中国镍矿的进口,2016年中国从菲律宾进口镍矿约3057万吨实物量,同比减少11%。

2011-2020年菲律宾镍矿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7-2020年中国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硫化镍矿生产纯镍:一级镍产量下降,其产品相较于镍铁不具备成本优势

       一级镍指的是含镍量在99.8%以上的镍产品,如镍板、镍豆、镍粉等。据Roskill统计,全球一级镍产能集中度较高,全球13家企业产能达到101.6万吨,占全球一级镍总产能83%,产量86万吨,同比下降4%。

全球主要一级镍生产商

生产商

国家或地区

产量(万吨)

Nornickel

俄罗斯

21.5

Jinchuan Group Jinchuan Group

中国

15.0

BHPBNickel West-Kwinana

澳大利亚

11.0

Glencore Nikkelverk

挪威

9.2

Vale Sudbury

加拿大

6.5

Sumitomo Metal Sumitomo Metal

日本

6.5

Sherritt Ambatovy

马达加斯加

6.0

Eramet Sandouville

法国

5.5

Vale Voisey's Bay

加拿大

5.0

Vale Long Harbour

加拿大

5.0

Glencore Murrin Murrin

澳大利亚

4.0

Sherritt The Cobalt Refinery CompanyInc

加拿大

3.4

Anglo America Platinum

南非

3.0

总计

101.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近十年来,全球原生镍产品增量主要来自镍生铁,一级镍产品产量呈现停滞不前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级镍产品成本较高,在最大消费领域不锈钢行业中被镍生铁替代所致。

       (3)硫酸镍对镍铁溢价,镍价或将暴跌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镍生铁经过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的成本约为1000美元/吨,高冰镍通过酸浸生产硫酸镍的成本约2500美元/吨,即镍生铁到硫酸镍的成本是3500美元/吨。只有硫酸镍对镍生铁的溢价超过3500美元/吨,镍生铁企业才有动力转产高冰镍。

不同工艺下硫酸镍成本对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同原料生产硫酸镍成本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2021年3月初,青山宣布与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签订高冰镍供应协议,约定青山实业将于2021年10月开始一年内向华友钴业供应6万吨高冰镍,向中伟股份供应4万吨高冰镍,而市场担心原有的二元供应结构打破,过剩的镍铁可以通过硫化工艺生产高冰镍,进而生产硫酸镍,从而使镍价的定价依据从相对短缺的纯镍转为相对充裕的镍生铁,引发镍价暴跌。

       二、镍行业中游

       我国三大镍矿分别为:金川镍矿、喀拉通克镍矿、黄山镍矿。2010-2018年,我国镍矿金属查明资源储量呈波动式上升,到2019年有所下降。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镍矿金属查明资源储量为1076.1万吨,同比减少9.4%。

2010-2019年我国镍矿金属查明资源储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5-2020年,我国镍产量逐年增加,占全球镍产量的比例呈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镍产量达12万吨,与2019年持平,占全球镍产量的4.80%,较2014年的4.08%增长了0.72%。

2014-2020年中国镍产量及占全球总产量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市场价格方面,电解镍价格上升。根据世铝网,2020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南储华南电解镍(Ni9996)均价整体波动上涨,2021年2月底均价约14.1万元/吨,同比上涨39%。

2020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南储华南电解镍(Ni9996)均价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镍行业下游

       由于镍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等特点,金属镍广泛用于不锈钢领域,消费占比达到82%,其次是电池,消费占比为7%。

中国镍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不锈钢领域消费需求强于供给,带动镍需求上升

       不锈钢作为镍行业消费的第一大领域,对镍元素供需平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不锈钢用途广泛,且各领域分布较为均衡,如在机械设备领域应用占比达到24%、化工能源占比20%、建材装饰占比21%。同时,我国还是不锈钢产销大国,产销量占全球50%以上。

我国不锈钢下游消费占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全球不锈钢产量构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来看,我国不锈钢产品消费需求强于供给(消费量增速整体大于供给增速),带动镍需求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不锈钢产量达3014万吨,同比增长2.5%,表观消费量为2561万吨,同比增长6.50%。

2015-2020年我国不锈钢行业产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5-2020年我国不锈钢行业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不锈钢消费量16.8公斤,制造业发达的经济体如我国台湾为44.2公斤,意大利为33.8公斤,韩国为30.1公斤。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居民消费升级,不锈钢作为一种优质材料,需求数量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人均不锈钢消费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动力电池高镍化发展趋势明显,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对镍金属需求将达到62万吨

       镍具有独特的核外电子结构,电池反应中,当锂离子脱出时过渡金属镍发生变价来达到荷电平衡,可以从Ni2+变成Ni3+,再由Ni3+变到Ni4+且由于Ni外层电子结构排布特点,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较为容易,所以三元正极材料中镍含量越高,能够脱出的锂离子就越多,正极材料的克容量就越高。

       同时,从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类型对镍需求来看,三元811材料比333材料单位GWh硫酸镍使用量增加66%。未来,随着高镍化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正极材料用镍量将迎来加速增长。

不同正极材料对镍的需求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以及国外碳排放要求,预计2020-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维持在35%以上,并假设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电池中的占比不再提升,三元材料622以及811等高镍产品占比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对镍金属需求将达到62万吨,需求年均复合增速达48%。

动力电池对镍需求预测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万辆)

310

600

810

1094

1476

1993

全球动力电池需求(GWh

136

270

397

580

841

1216

磷酸铁锂电池(GWh

20

49

71

104

151

219

三元电池合计(GWh

116

221

325

475

690

997

三元333GWh

9

15

20

24

28

30

三元523GWh

40

69

81

76

76

90

三元622GWh

29

69

117

195

283

389

三元811GWh

8

24

62

114

207

329

NCAGWh

29

44

46

67

97

159

金属镍需求(万吨)

7

13

19

29

42

62

增速

 

94%

50%

48%

47%

4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下游多领域回暖,碳纤维需求复苏。得益于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持续推进以及风电技术的不断革新,风电市场一改前几年的疲软状态,2024年实现了120%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碳纤维需求的重要力量。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激增与产能理性释放下价格强势反弹 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激增与产能理性释放下价格强势反弹 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进入2025年以来,随着下游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强劲增长,叠加储能市场爆发式扩张,六氟磷酸锂(LiPF₆)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核心原材料,其市场需求呈现快速攀升趋势。据机构统计,2025年7月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已接近70%,其中头部厂商多氟多、天际股份、石磊氟材均实现满产,而产能最大的天赐材料排产在8月创新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锂电池粘结剂行业:PAA成新增长点且产业化提速 外资主导格局正被逐步重塑

我国锂电池粘结剂行业:PAA成新增长点且产业化提速 外资主导格局正被逐步重塑

新能源汽车与电化学储能产业蓬勃发展,强力拉动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激增,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72%。在此带动下,锂电池粘结剂行业快速成长,同期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56%。当前市场中,PVDF是正极粘结剂的主流品类,CMC与SBR为负极核心粘结剂;而PAA凭借环保属性、适配硅基负极等优势,成为行业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天然钻石行业: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 年轻富裕群体引领消费多元化浪潮

我国天然钻石行业: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 年轻富裕群体引领消费多元化浪潮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回暖。据上海钻石交易所披露,2025年1-7月我国通过钻交所报关的成品钻进口总额同比增长43.5%,进口量更是激增93.8%。其中6月成品钻进口量同比激增179.9%,金额增长84.5%;7月进口量同比增长145.9%,金额增幅高达243.1%。

2025年10月31日
从“批量制造”到“个性表达” 我国烫画膜行业百亿赛道乘风起

从“批量制造”到“个性表达” 我国烫画膜行业百亿赛道乘风起

在个性化消费浪潮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烫画膜行业已成长为一个规模超百亿、年增速逾15%的活力市场。作为连接创意与制造的核心耗材,烫画膜凭借其柔性生产优势,在服装(占比60%)、鞋帽、包装等领域应用深入。未来,在环保政策与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烫画膜行业正朝着功能化、水性化与数字化方向快速演进,前景可观。

2025年10月29日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生物基复合材料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相关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在材料改性、工艺优化、装备升级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推动产业从实验室研究向规模化应用加速转型。

2025年10月27日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