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隧道掘进机产业化及发展方向

       1、隧道掘进机产业化的意义
        隧道掘进机包含盾构和TBM。一般来说,在欧洲,盾构也称为TBM;但在日本和我国,习惯上将用于软土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盾构,将用于岩石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TBM。其实,TBM就是隧道掘进机的英文“TunnelBoringMachine”的缩写,但通常定义中的TBM是指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是以岩石地层为掘进对象,它与盾构的主要区别就是不具备泥水压、土压等维护掌子面稳定的功能。
      
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的城市地铁隧道、水工隧道、越江隧道、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市政管道等隧道工程将需要大量的隧道掘进机。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高智能化,集机、电、液、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隧道施工重大技术装备。在发达国家,使用隧道掘进机施工已占隧道总量的90%以上。由于隧道掘进机的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目前国际上只有德国、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的企业具有能力生产,且造价高昂。隧道掘进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进口,在国内的隧道建设中,德国和日本在中国的隧道掘进机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若不及早改变这一现状,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面临高额施工成本和技术上受制于外企的尴尬境地。实施隧道掘进机产业化,既可打破外企在国内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又能促进和带动相关的机电、液压、材料、传感器等产业的发展,增强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提高我国重大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隧道掘进机产业化成果
       2.1 产业化基地建设 
       2002年8月,中铁隧道集团在河南建立了隧道掘进机产业化基地,成立了以盾构/TBM研究开发中心、盾构/TBM组装调试中心、盾构/TBM制造维修中心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隧道机械制造公司。2004年7月,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海外高桥建立了盾构产业化基地,成立了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和上海外高桥隧道机械有限公司。
       2.2 土压平衡盾构的自主设计与制造
       2001年,国家科技部将6.3m土压平衡盾构的研究设计列入“863”计划。通过公开招标,课题由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主承担。在国家“863”计划的引导下,中铁隧道集团已经完成了6.3m土压平衡盾构的结构设计、盾构控制原理流程图设计、盾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流体输送系统以及元器件的选型;完成了盾构刀具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完成了盾构泡沫添加剂、盾尾密封油脂的开发应用研究,并实现了产品化。2004年7月,中铁隧道集团研制的刀盘及刀具、液压系统成功用于上海地铁2号线进行工业试验,实现连续掘进2650m,平均月掘进331m,最高月掘进470m,达到了项目要求的各项指标。2004年10月下旬,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制造了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3m土压平衡盾构,并成功应用于上海地铁二号线西延伸隧道工程。2005年12月,中铁隧道集团又研制出了适用于北京地铁砂砾复杂地层的土压平衡盾构刀盘,并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4号线19标颐和园~圆明园区间。
       2.3 大直径泥水盾构消化吸收与设计
       大直径泥水盾构消化吸收与设计是以中铁隧道集团为主、由上海隧道股份、浙江大学等单位协助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目前已经完成《国内外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发展研究报告》;完成了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机理研究,掘进系统、主驱动系统、管片拼装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泥水输送系统技术剖析研究;以武汉11.38m泥水盾构为依托,完成了9m泥水盾构设计工作;完成了泥水盾构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台的设计和制造,模拟盾构的直径为2.5m,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较大的实物模拟盾构试验平台。
       3、产业化方式分析
       3.1 外企与国企合作方式
       目前,德国海瑞克、德国维尔特、美国罗宾斯等国外公司均已经与国内的重机厂合作生产隧道掘进机,并已有实际制造业绩,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海瑞克公司和维尔特公司。
海瑞克公司于2003年4月与广重合资成立了广州海瑞克隧道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已达到中国第一,形成了年组装20台隧道掘进机的能力,至2005年,双方已成功合作制造了16台隧道掘进机。除了与广重合作外,海瑞克公司还与北京、成都、上海、武汉、大连等城市的制造企业广泛加强了合作。
       德国维尔特公司于2005年3月与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目前已成功制造了1台5.93m双护盾TBM,2台11.38m泥水盾构,1台6.28m土压平衡盾构。目前正在制造的还有2台11.97m和4台11.17m泥水盾构。
       但这种外企与国企合作的产业化方式,不能使中国企业真正获得核心技术,国外公司严格对核心技术保密,实质上是国内工厂成为了外企的廉价分包工厂和廉价的劳务市场,除了高额利润被外企获得外,且国企永远不可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2 国企独立制造方式
       隧道掘进机是根据隧道施工对象“度身定做”的,不同于常规的大型设备,其核心技术不在于设备本身的机电工业设计,而在于设备如何适用于各类工程地质,需要在长期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探索,才能形成一套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掘进机设计理论、模拟试验方法和系统的经验数据,因此需要几十年以上的工程施工经验和对地质情况的理解。由于国内制造工厂的工业设计人员具备地质经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能完成隧道掘进机的总体设计。因此,国内制造工厂独立制造方式至少在10年内不能制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
       3.3 施工企业产业化方式
       中铁隧道集团与上海隧道股份是国家“863”隧道掘进机产业化基地,目前在隧道掘进机产业化方面,特别是自主开发方面,已经走在国内其他企业的前面,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并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得益于科研、设计、制造和施工有机结合的机制和条件。追溯世界最早掘进机技术的起源,设计者同时也是施工者,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探索之后才使隧道掘进机技术不断的成熟和发展起来。隧道掘进机的生产特点是以工程为依托,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因此隧道掘进机的开发不具有普遍性,只有具备科研设计制造和施工一体化的企业才有获得较大成功的可能。
       4、产业化模式探讨
       4.1 产业价值链分析
       隧道掘进机是根据隧道施工对象“度身定做”的,正如裁缝根据具体的人进行“量体裁衣”一样。隧道掘进机的制造特点是以工程为依托,根据施工环境(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貌、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等特征)进行模块化设计和制造。隧道掘进机的特殊性决定了隧道掘进机产业链体系建立在以工程为依托,系统设计为核心,相关配件制造企业加盟生产,施工单位配合使用的基础上,其设计、制造必须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
       4.2 欧美模式
       欧美模式在产业链上的主要特征是自主设计,自主组装,同时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部件制造则采取全球采购或采取和相关重型制造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形式。4.3 日本模式
和欧美模式不同,日本企业都是制造企业,企业本身就有较强的大型机械设备制造能力,并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加以保护。日本模式在产业链上的主要特征是自主设计、自主采购、自主制造(关键部件自主制造,通用部件分包)、自主组装,并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4.4 中国模式
       按照中国的国情,隧道掘进机产业化应该走设计、制造、施工一体化道路,走施工企业产业化方式。施工企业实现隧道掘进机产业化的模式,既不同于欧美企业最初源于设计公司,也不同于日本企业源于重型制造工厂,施工企业隧道掘进机产业化以施工为核心,是一个边施工、边反馈、边制造、边提升的过程,其产业化模式是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向前延伸。
       4.5 产业化实现途径
       施工企业实现隧道掘进机产业化的途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系统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其重点是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能力,有效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现隧道掘进机最佳的技术经济性。
       产业化的前期采取“自主设计,国际采购,国内制造、国内总装”的产业化理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引进-消化-仿制-创新”的研发路线,通过不懈努力和技术攻关,研制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掘进机。
       系统设计可采取自主研发或技术并购的方式,生产制造可以在国内组建区域性产业化战略联盟,关键部件通过合作伙伴生产,或通过控股合作伙伴进行关键部件生产。
       5、“十一五”产业化方向
       “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2~3个隧道掘进机产业化基地,每个基地具备年产20台隧道掘进机的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隧道掘进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土压盾构系列化、产业化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泥水盾构、复合型盾构和TBM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使中国隧道掘进机的总体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5.1 土压平衡盾构产业化、系列化
       完成土压平衡盾构的产业化、系列化,在“十一五”末期,在国内新增土压平衡盾构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土压平衡盾构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
       5.2 泥水盾构和复合盾构的研制
       完成泥水盾构技术的消化吸收、系统集成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技术研究,并研制出样机,掌握泥水盾构的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
       完成地铁用复合盾构的系统集成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技术研究,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在“十一五”末期,在国内新增复合盾构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复合盾构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
       5.3 TBM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消化吸收,进行TBM的系统集成设计,完成TBM的总体设计。
       6、结束语
       国务院国发[2006]8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文件将“满足铁路、水利工程,城市轨道建设项目的需要,加快大断面岩石掘进机等大型施工机械的研制,尽快掌握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列入16项重大技术装备之一。因此,加速发展我国隧道掘进机的研发及产业化势在必行。隧道掘进机产业化宜以施工企业为主,通过组建施工、设计、制造、科研四位一体的隧道掘进机产业化联盟,建立和完善产业化基地,实现隧道掘进机的自主开发和成套提供的总体目标,提高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国家应予以政策支持,确定隧道掘进机国家定点企业,定点企业享受关键配套件免征进口税优惠政策及其它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开发优惠政策,将隧道掘进机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列为国债项目,给予定点企业技改贴息重点支持,以推动隧道掘进机的产业化。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保有量和作业面积持续增长 市场呈现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保有量和作业面积持续增长 市场呈现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

当前,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集中度高,2022年CR5达到98.13%,且市场呈现大疆创新、极飞科技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大疆创新、极飞科技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4.82%和37.59%,合计占比达到90%以上,遥遥领先其他企业,拥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05月07日
我国余热锅炉行业现状分析: 政策环境良好 潜在市场空间较大

我国余热锅炉行业现状分析: 政策环境良好 潜在市场空间较大

从余热资源占部门燃料消耗量的比例来看,冶金、化工、建材占比较高,最高为 67%,造纸、纺织、机械行业占比较低为 15%。2023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57.2 亿吨标准煤,粗略按照 20%的可回收余热占比估算,对应的可回收余热总资源11.44 亿吨标准煤,潜在利用空间巨大。

2024年05月06日
光伏支架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高涨 市场规模超千亿

光伏支架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高涨 市场规模超千亿

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支撑、安装和稳固太阳能面板的一种特殊支架,同时能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以优化太阳能的收集效率。

2024年05月03日
电机能效标准严苛及降低能耗背景下 我国节能电机行业发展潜力充足

电机能效标准严苛及降低能耗背景下 我国节能电机行业发展潜力充足

电机节能提效方式包括降低铜、铁、杂散及机械损耗等,通过优化电磁及结构设计、采用新材料、新设备和改进制造工艺等方式。与普通电机相比,高效(IE2)电机的损耗平均下降约 20%,超高效率(IE3)电机则平均下降30%以上。

2024年05月03日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景气度向好 贸易顺差持续扩张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景气度向好 贸易顺差持续扩张

铜、金、铁矿为矿山装备的主要下游,对应矿商资本支出较大,较大程度地影响矿山机械行业需求的景气度。2022年铜矿、金矿、铁矿开采为矿山机械主要需求领域,占比分别为24.3%、24.6%、7.4%,总占比超过50%。

2024年04月29日
下游需求市场推动 我国冷却塔规模增长明显 行业集中度较低

下游需求市场推动 我国冷却塔规模增长明显 行业集中度较低

冷却塔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领域的散热装置,往往是工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的伴随者。近年来在下游需求市场的推动下,我国冷却塔行业增长明显。2014-2020年我国冷却塔市场规模由84.7亿元增长至155.8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冷却塔市场规模将超200亿元。

2024年04月28日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左右,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链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也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通风情况及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的影响,这也使得新风系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促使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2024年04月26日
我国轻型输送带行业: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下游庞大应用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我国轻型输送带行业: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下游庞大应用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但目前轻型输送带占比仅达10%,在市场上的应用需求尚未得到完全释放。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输送带的总产量达到5.6亿平方米,其中重型输送带的产量为5.04亿平方米,占比为90%;轻型输送带的产量为0.56亿平方米,占比为10%。

2024年04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