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臭氧设备在给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概况和市场容量

参考中国报告网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臭氧发生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1)臭氧设备在我国给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

         ①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威胁人身健康

         根据环保部《201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Ⅳ~Ⅴ类和劣Ⅴ类2地表水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6.7%和8.8%,62 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Ⅳ~Ⅴ类和劣Ⅴ类共有19 个。而在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显示,水质优良的监测点比例仅占9.1%,良好的监测点比例为25.0%,较好的监测点比例为4.6%,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2.5%,极差的监测点比例为18.8%。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15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地下水质为较差和极差的占比合计61.3%,相较2013 年的59.6%呈上升趋势。

         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化肥、农药以及日化用品等逐步污染水源。当前水源中的污染物不仅包括细菌、藻类、寄生虫、病毒等微生物,还出现了铅、汞、铬等重金属和氰化物、氟化物、亚硝酸盐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无机物,而且还有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影响最大的有机物,包括一些“三致”物质和造成人类生育能力下降及其后代生存能力减弱的内分泌干扰物。人们的健康生活正受到水污染的巨大困扰,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我国严重的水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公众已经认识到饮用水安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饮用水深度处理的迫切性。

         ②现有自来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

         自来水生产技术主要分为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目前,大多数自来水厂采用的絮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常规水处理工艺,在当前我国污染严重的现实情况下有很多局限性:A、对有机污染为主的微污染去除能力非常有限;B、难以去除异味;C、氯消毒难以杀灭“两虫”;D、加氯消毒副产物使水中毒物含量增加。我国95%以上的自来水厂还在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在诸多情况下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处理情况复杂的水质,必须进行工艺改造。

         ③国家对饮用水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相应政策支持

         2007 年8 月22 日,国务院通过《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到2020 年,全面改善设市城市和县级城镇的饮用水安全状况,建立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

         2006 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属强制性国家标准。

         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 项增至106 项,并要求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 年7 月1 日实施。其中有机化合物指标由5 项增至53 项,无机化合物指标由10 项增至21 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 项增加至20 项,微生物学指标由2 项增至6 项,增加了对“两虫”等易引起腹痛等肠道疾病,一般消毒方法很难全部杀死的微生物的检测。

         随着水质标准的提高和水源水质的恶化,要完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除强化常规处理外,还需增加臭氧预处理工艺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目前,臭氧—活性炭工艺在我国新建的市政给水厂取得广泛应用,是已被证明的实现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的主流工艺。此外,我国的一些老水厂,其处理工艺及构筑物均参照建设年代的水质标准设计,已难以达到新的水质标准,需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2)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作用

         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主要功能为氧化分解有机物,降低 COD,臭氧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将小分子有机物降解为水与二氧化碳,再辅以其它方法,使有机物的去除更为经济有效。新饮用水标准规定CODMn 应小于3mg/L,很多地区水源水中CODMn 约在5-6mg/L,常规工艺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臭氧工艺是降解COD 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臭氧还可以杀菌、消毒、除臭、除味、脱色,去除铁、锰等金属离子,一般情况下不产生副污染物。臭氧作为消毒剂,对一般细菌、大肠杆菌、病毒等特别有效,其杀菌能力比氯系列消毒剂要强几十倍到数百倍,在足够CT(臭氧浓度×反应时间)值条件下可以控制抗氯性的“两虫”。

         目前饮用水处理中采用的消毒技术主要有液氯、二氧化氯、紫外线和臭氧,臭氧杀菌消毒效果最好且没有二次污染。氯消毒技术采用最广泛,但氯消毒会产生“三致”物质,并且难以杀灭抗氯性的“两虫”,单纯的氯消毒已不能达到处理效果,需寻找氯消毒的替代技术。臭氧与紫外线设备投资费用高,并且不能维持管网持续的消毒能力,目前还没有发现既有氯的持续消毒能力又有臭氧的强消毒能力的药剂。氯与臭氧的组合应用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在水集中处理段采用臭氧降解有机物和消毒,提高杀菌消毒能力的同时又没有二次污染,在供水线路上采用添加少量氯,减少氯使用量,降低副作用的同时保持了持续消毒能力。

         (3)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优势地位

         ①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目前饮用水深度处理最为成熟的工艺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运用,有悠久应用历史、丰富实施技术数据和大量成功案例。欧洲的自来水厂在20 世纪初就开始采用臭氧工艺,目前法国、德国的水厂大多采用了臭氧深度处理工艺。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美国环保局对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消毒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迫使当时的美国水厂必须采用臭氧深度处理技术改造来达到供水要求。我国饮用水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已有十几年历史。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集活性炭物理吸附、臭氧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及臭氧灭菌消毒等功效为一体的工艺。该工艺首先利用臭氧预氧化作用,在预臭氧接触池内投加臭氧,主要作用是杀藻、改善絮凝效果和初步氧化分解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及其他还原性物质,降低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有机负荷,同时臭氧氧化能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断链、开环,转化成简单的脂肪烃,改变其生化特性,避免了预氯化产生消毒副产品。在后臭氧接触池内投加臭氧,主要作用是氧化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变为小分子有机物,以利后续生物活性炭吸附降解)、杀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并为后续活性炭提供充足的氧源。活性炭能够迅速地吸附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同时也能富集微生物,靠臭氧产生的充足氧源,炭床中的微生物就能以有机物为养料大量生长繁殖,使活性炭吸附的小分子有机物充分生物降解。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以处理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色度、浊度、嗅味等,使有机物浓度降低至0.7mg/L~1.6mg/L,氨氮浓度低于检测限值,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色度、浊度、嗅味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有效降低出水的“三致”物质,解决膜技术无法去除的溶解性有机物和嗅味,有效去除药物及个人护理品污染物。

         ②臭氧-生物活性炭与粉末炭—超滤膜两种深度处理工艺对比

         目前,我国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主要有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与刚刚出现的粉末炭+超滤膜深度处理工艺(膜技术)。膜技术是新兴的高效分离、浓缩、提纯、净化技术,是采用高分子膜作介质,以附加能量作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表面过滤分离的物理处理方法。粉末炭+超滤膜工艺在饮用水深度处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必须要经过各种严格的预处理和常规处理,避免频繁的膜淤塞和污染等问题而提高运行成本。在CODMn 为6mg/L 左右、有嗅味、氨氮高的水质条件下,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特点对比如下:

         臭氧-生物活性炭与粉末炭—超滤膜工艺特点对比

 

         另外,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降解可有效去除有机物,膜处理会产生需进一步处理的浓缩液。

综上,针对我国水源微污染水质的特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具有应用经验成熟、实施效果优秀、技术完善和经济成本低的优点,是目前国内经济有效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空间巨大。

         (4)臭氧设备在饮用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

         2010-2015 年,我国生活用水量波动稳定,截至2015 年末,生活用水量已达790.50 亿立方米。具体如下图:

 

         2012 年7 月1 日起,我国所有城镇水厂供水水质必须达到新饮用水标准规定的106 项指标。根据住建部调查统计,2015 年年末,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97 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3.5%,其中,公共供水能力2.31 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4.5%。2015 年,年供水总量560.5 亿立方米,用水人口4.51 亿人。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4 年年会上,重点研讨臭氧-生物炭工艺工程应用和运行管理、生物炭的再生利用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膜技术在净水厂的工程应用总结等,并特别对臭氧-活性炭工艺,膜处理等技术的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做了深入探讨,水质标准的提高将会使水处理工艺改进方面的投入增加。

         另外,为满足持续增长的生活用水需求,政府将新建自来水厂或扩大原来自来水厂规模以提升供水能力,同时大力建设和更新供水系统来满足水质标准要求。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2008-2020 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 年,我国生活用水量将达到949 亿立方米,比2010 年(765.8亿立方米)增加183 亿立方米。未来自来水厂对能够进行深度处理工艺的供水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推动 固态电池研发进程加快 半固态电池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

政策推动 固态电池研发进程加快 半固态电池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固态电池研发进程加快。过去的5年中,中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0.8%,位列全球首位。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达到20798项,其中中国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7640项,占比高达36.73%。

2024年03月28日
光伏切割设备行业:硅片企业扩产带来高需求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高测股份

光伏切割设备行业:硅片企业扩产带来高需求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高测股份

中国光伏装机需求旺盛,硅片企业随之快速扩产,带来光伏切割设备高需求。根据数据,2018-2023年我国光伏硅片产能由150GW增长至720GW左右,2021-2023年我国光伏切割设备市场规模由58.7亿元增长至64.4亿元。

2024年03月28日
我国消毒柜零售市场持续萎靡 行业或将加速走向全新“大竞合时代”

我国消毒柜零售市场持续萎靡 行业或将加速走向全新“大竞合时代”

销售额方面,同销售量走势基本相同。虽然在2020年与2023年我国消毒柜零售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由于大多是中低价格段产品,高价格段产品销量反而有所下降,使得零售额呈现不断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消毒柜零售额31亿元,同比下降1.1%。预计2024年我国消毒柜零售额30亿元,同比下降5.2%。

2024年03月27日
我国已成为注塑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但行业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我国已成为注塑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但行业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注塑机下游应用中通用型塑料应用占比 28%,汽车应用占比26%,家电应用占比 25%。塑料制品广阔的应用空间为注塑机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数据,2018-2023年我国塑料制品年产量由6042.1万吨增长至7488.5万吨。

2024年03月26日
汽车轻量化需求推动压铸机市场快速扩大 力劲科技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汽车轻量化需求推动压铸机市场快速扩大 力劲科技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一体化压铸可以减少大量的汽车焊接点和工序,提升汽车生产效率。随着汽车工业加速发展,一体化压铸需求端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一体化压铸市场规模达5亿元,市场渗透率达13%;预计2025年我国一体化压铸市场规模将达181亿元,市场渗透率达35%。

2024年03月26日
手术量快速地增长 我国出血类神经介入器械行业规模及渗透率持续上升

手术量快速地增长 我国出血类神经介入器械行业规模及渗透率持续上升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及临床结果的相继发表,血管内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量达到8.36万台,预计2028年手术量将达到91.2万台,2022-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8.9%。

2024年03月25日
政策支持和下游需求增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蓬勃发展 营业收入持续增多

政策支持和下游需求增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蓬勃发展 营业收入持续增多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愈发迫切。2018-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业增加值由1477亿元增长至4343亿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由453万千瓦增长至3470万千瓦左右。

2024年03月25日
光伏串焊机行业: 9主栅及以上技术为主流 中国企业奥特维为绝对龙头

光伏串焊机行业: 9主栅及以上技术为主流 中国企业奥特维为绝对龙头

目前,MBB工艺串焊机仍为业内主流。相比于上一代5BB技术,MBB具有增加受光面积、电池功率损耗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和电流分布更加均匀等多种优势,随着主流电池片尺寸增大,9主栅及以上技术占据主导,2021年市场份额达89%,较2017年提升87个百分点。

2024年03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