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甜味剂产品竞争优势各异 下游饮料市场带来需求空间 行业发展向好

       甜味剂作为食物添加剂,其品种较多,大致可以分为功能性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两大类。其中功能性甜味剂又涵盖人工合成和自然合成两类。人工合成甜味剂现已历经六代产品,依次是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

甜味剂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工甜味剂的竞争优势通常体现在易用性、价甜比、稳定性、安全性四个方面,综合来看,传统甜味剂糖精和甜蜜素的价甜比较低且稳定性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易引发多种疾病,甚至有致癌风险,未来生产空间将逐渐变小;阿斯巴甜口味纯正,凭其优越的易用性占据甜味剂市场,然而稳定性差,价甜比高;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综合优势领先,特别是三氯蔗糖,全球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纽甜作为第六代甜味剂产品,口味纯正、价甜比低且安全性强,但甜度倍数过高且稳定性差,尚处于市场导入期。

主要甜味剂竞争优势对比

甜味剂

易用

价甜比

稳定性

安全性

甜度

口味

糖精

500

金属味、苦涩味

0.08

稳定

差,有致癌风险

甜蜜素

50

苦涩味

0.26

稳定

差,易引发多种疾病

阿斯巴甜

200

纯正

0.4

较好,苯酮尿患者需控制剂量

安赛蜜

200

高浓度明显后苦味

0.3

稳定

较好,安全剂量下无害

三氯蔗糖

600

纯正

0.37

稳定

较好,安全剂量下无害

纽甜

8000

纯正

0.0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甜味剂的生产仍以甜蜜素为主,据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甜蜜素产量占比达到46%,阿斯巴甜、糖精、安赛蜜产量占比分别为16%、12%、11%,而三氯蔗糖、甜菊糖和纽甜占比均在10%以下。

2019年全球各类甜味剂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甜味剂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食品饮料、餐饮调味、个人护理、烘焙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饮料的应用占比约为50%,餐桌、个人护理产品、烘焙食品、医药分别占比15%、13%、11%、8%。

甜味剂下游应用领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工甜味剂是替代饮料中添加糖(如白砂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等)的优异选择,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对甜味剂需求起着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9年,中国饮料行业产量为17763.5万吨,同比增长7%;饮料销量为17164.6万吨,同比增长9.8%。截至2020年1-9月,我国饮料产量为12944.4万吨,同比下降6.1%。此外,近年有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王老吉等不少饮料龙头企业纷纷推出了使用人工甜味剂代替传统白砂糖的新型健康饮品,助力甜味剂行业进一步发展。

2014-2020年1-9月中国饮料产量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2019年中国饮料销量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T)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甜味剂市场调研报告-产业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丙烯酸异辛酯作为合成胶粘剂与涂料的关键原料,其产业链与宏观经济紧密联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行业呈现出产能集中、供需重塑的鲜明特征:上游原料与油价挂钩,成本波动显著;中游由少数具备一体化产业链的龙头主导,产能持续向华东等产业集群地集中;下游需求则从传统的包装、建筑,正快速向新能源锂电池封装、电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丁辛醇是一种丁醇和辛醇合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能与水及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均有中等毒性的性质。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下游行业需求提振带动辛醇产业高景气运行,以及我国丁辛醇市场长期存在高进口依存度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丁辛醇产能进入持续扩张周期。目前,我国已确立全球丁辛醇生产大国地位。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SIS作为工业生产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等多个行业。2020-2023年国内SIS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3%。SIS市场竞争格局已由本土企业主导,龙头中控技术表现突出,2024年以31.2%的市占率实现国内市场“三连冠”。展望未来,在安全生产政策强制要求、现有工厂技术升

2025年11月25日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叠加塑料、橡胶等下游行业对材料耐候性、安全性的要求同步提升,我国光稳定剂行业不断向高效、绿色等方向转型。

2025年11月25日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近十年来全球绿氢产业快速发展,迎来投资热潮。2023、2024年全球对绿氢的投资分别增长了约33%和25%,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2024年全球氢能新增产能 315 万吨,其中绿氢新增 7 万吨,同比增长约 42%。

2025年11月25日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

2025年11月24日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DCS下游多点开花,已覆盖化工、电力、石化、市政及公共设施、造纸、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2024年其市场规模微降但细分领域分化,其中电力、市政及公共设施领域逆势增长。尽管行业经历短期波动,但在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下,其长期发展潜力依然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马太效应持续显现,DCS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3从202

2025年11月24日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