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尼龙6行业市场分析:供需稳定增长 民用长丝消费占比较高

       尼龙6,又叫PA6、聚酰胺6,电绝缘性优越,对酸、碱等化学品的耐腐蚀性尚可。尼龙6的基础原料是己内酰胺,大多数尼龙产品用于服装织物制造。据统计数据,尼龙6在民用长丝的消费占比最大,为50%,其次是工程塑料,消费占比23%,工业丝、BOPA分别占比19%、6%。

中国尼龙6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化工在线

       随着国内尼龙6生产装置的陆续投产和聚合技术的进步,我国尼龙6切片产量迅速上升。数据显示,我国尼龙6切片产量由2011年的132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335万吨。

2011-2019年中国尼龙6切片产量

数据来源:化工在线

       需求方面,2011-2019年,我国尼龙6切片表观消费量稳定增长,2019年达到357.5万吨。

2011-2019年中国尼龙6切片表观消费量

数据来源:化工在线

       我国尼龙6切片生产企业分布在江浙闽地区,当前行业内主要企业产能基本上都超过10万吨/年,生产装置趋向规模化、自动化和节能化,规模效益显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主要尼龙6切片生产企业产能为530万吨,产能继续增长。其中浙江恒逸、福建中锦新材料、江苏海阳化纤、福建锦江科技的生产能力居行业前列,分别为44万吨、36万吨、34.5万吨、30万吨。

2019年中国大陆主要尼龙6切片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单位:万吨/年)

序号

生产厂家

企业地址

生产能力

1

浙江恒逸

浙江杭州

44

2

福建中锦新材料

福建莆田

36

3

江苏海阳化纤

江苏泰州

34.5

4

福建锦江科技

福建长乐

30

5

鲁西化工

山东聊城

27

6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恒申集团)

福建长乐

25

7

杭州聚合顺新材料

浙江余姚

23

8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

广东江门

20

9

永通新材料

江苏海安

20

10

神马集团

河南平顶山

17

11

山西阳煤

山西阳泉

17

12

岳化化纤

湖南岳阳

16

13

长安高分子

无锡惠山

15.5

14

江苏弘盛新材料

江苏南通

15

15

福建凯邦锦纶科技

福建福州

15

16

浙江方圆

浙江嘉兴

15

17

中仑塑业(福建)

福建泉州

14.5

18

巴斯夫(上海)

上海黄埔

10

19

山东时风集团

山东聊城

10

20

湖南金帛化纤

湖南常德

8.5

 

其它

 

117

 

合计

 

530

数据来源:化工在线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部分企业有尼龙6切片装置新建扩建计划,例如,恒申集团计划新增尼龙6切片产能20万吨,锦江科技、长安高分子均有15万吨的产能投放等等,行业将迎来投产高峰,产能过剩压力进一步显现。

2020年我国部分尼龙6切片装置新建扩建概况(单位:万吨/年)

序号

生产厂家

产能

计划投产

1

浙江方圆

3.5

2020

2

江苏弘盛

5

2020

3

山东鲁西

10

2020

4

威名石化

10

2020

5

锦江科技

15

2020

6

长安高分子

15

2020

7

恒申集团

20

2020

数据来源:化工在线(CT)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尼龙6市场调研报告-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商机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丙烯酸异辛酯作为合成胶粘剂与涂料的关键原料,其产业链与宏观经济紧密联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行业呈现出产能集中、供需重塑的鲜明特征:上游原料与油价挂钩,成本波动显著;中游由少数具备一体化产业链的龙头主导,产能持续向华东等产业集群地集中;下游需求则从传统的包装、建筑,正快速向新能源锂电池封装、电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丁辛醇是一种丁醇和辛醇合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能与水及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均有中等毒性的性质。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下游行业需求提振带动辛醇产业高景气运行,以及我国丁辛醇市场长期存在高进口依存度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丁辛醇产能进入持续扩张周期。目前,我国已确立全球丁辛醇生产大国地位。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SIS作为工业生产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等多个行业。2020-2023年国内SIS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3%。SIS市场竞争格局已由本土企业主导,龙头中控技术表现突出,2024年以31.2%的市占率实现国内市场“三连冠”。展望未来,在安全生产政策强制要求、现有工厂技术升

2025年11月25日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叠加塑料、橡胶等下游行业对材料耐候性、安全性的要求同步提升,我国光稳定剂行业不断向高效、绿色等方向转型。

2025年11月25日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近十年来全球绿氢产业快速发展,迎来投资热潮。2023、2024年全球对绿氢的投资分别增长了约33%和25%,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2024年全球氢能新增产能 315 万吨,其中绿氢新增 7 万吨,同比增长约 42%。

2025年11月25日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

2025年11月24日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DCS下游多点开花,已覆盖化工、电力、石化、市政及公共设施、造纸、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2024年其市场规模微降但细分领域分化,其中电力、市政及公共设施领域逆势增长。尽管行业经历短期波动,但在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下,其长期发展潜力依然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马太效应持续显现,DCS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3从202

2025年11月24日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