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胶粘材料行业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行业市场需求 

         1、全球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报告网收集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球胶粘带总需求为 393 亿平方米。

 
图:2013 年全球胶粘带市场规模情况
  
         在各个市场中,亚太地区市场份额最大,达到 191 亿平方米,占全球市场比重为 49%;同时,亚太地区也是世界胶粘带最大的生产区域,2013 年产量为全世界产量的 55%,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胶粘带生产国。胶粘带行业第二大的市场为北美地区,达到 85 亿平方米,占全球市场比重为 21%;排在第三位的是西欧地区,达到 59 亿平方米,占全球市场比重为 15%;中南美地区、东欧地区以及非洲/中东地区市场需求较小,分别为 21 亿平方米、21 亿平方米和 16 亿平方米,合计占全球市场比重为 15%。 

         2、国内市场需求 

         我国胶粘带产量与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5 年,我国胶粘带产量为 198.9 亿平方米,2009-2015 年年均复合增长 8.0%;胶粘带销售额为 371.9 亿元,2009-2015 年年均复合增长 7.2%。 

 
图:2009-2015年我国胶粘带产量增长情况

         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2 年-2015 年美纹纸胶粘带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4 年产量达到 7.5 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 16.5 亿元,同比增长均为 7.1%。2015 年,美纹纸胶粘带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 9.3%。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胶粘材料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图:2015年各类胶粘带的产量占比

         二、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胶粘制品行业竞争充分,全球行业龙头包括 3M,Tesa(德莎),Nitto Denko (日东电工)和 Lintec(琳得科)等。这些国际企业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品牌优势明显,基本垄断了以电子、汽车等行业使用的中高端市场,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国内厂商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发展壮大,占领了大部分中低端市场。总体而言,胶粘带行业呈现出中高端市场产品主要被国际领先企业占领,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的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胶粘带制造企业数量较多、较分散;中低端产品占比大,中高端产品较少,国内优势企业正逐步开展进口替代产品的制造。对于中低端通用型产品而言,产品已进入成熟期,是国内大量中小厂商的主要竞争领域;对于用于电子、汽车等领域的中高端胶粘带产品来说,主要由产品结构全面、技术领先的国外厂商占领,国内厂商在中高端领域产品不断自主研发,未来在进口替代的领域仍有较大市场增长潜力。随着中低端市场的饱和,行业竞争从原来价格竞争向技术和品牌竞争转变,国内胶粘带厂商愈发重视产品的研发创新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胶粘带行业的行业整合和升级也将提速,能够持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具有工艺先进性和较强的生产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会成为行业龙头,技术实力弱的中小厂商将面临被市场淘汰和被兼并的危机。 

         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 年底,我国胶粘带生产厂家已发展到近 1500 家。其中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 5 亿元以上)胶粘带生产、销售企业有 10 家左右。我国主要的美纹纸胶粘带生产企业包括福建友谊胶粘带集团有限公司、本公司、永冠股份、中山杰联胶粘制品有限公司等,主要的电子胶粘带生产企业包括中山市皇冠胶粘制品有限公司、优力泰复合新材(深圳)有限公司、中山新亚洲胶粘制品有限公司等,主要的布基胶粘带生产企业包括永冠股份、本公司等。 

         三、行业的发展趋势 

         胶粘带行业在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通用型胶粘带产品增长将会减缓 

         我国胶粘带行业自改革开放的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已经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 初的十多年中,国内包装行业的旺盛需求使得通用型胶粘带行业利润率较高,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本的进入。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通用型胶粘带(如 BOPP 胶粘带、PVC 电气胶粘带等)市场的逐渐饱和,国内通用型胶粘带行业已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凸显,行业也进入了微利时代,通用型胶粘带产品的增长将会减缓。 

         2、环保型和高新技术产品将会迎来发展机遇 

         胶粘剂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制作胶粘带的关键材料之一。今后胶粘剂的发展方向为环保型的热熔型、水基型和无溶剂型胶粘剂。未来胶粘剂将以低污染的水基胶和热熔胶为主流,环保型胶粘剂将逐步普及。此外,伴随着市场的发展,电子胶粘带及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的胶粘带如耐高温胶粘带,其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3、行业内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胶粘带的发展紧跟下游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下游客户产品功能的多样化,产品规格型号的增多,只能提供单一或少数产品的企业将难以满足客户订制性的服务,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必将朝着产品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能够为客户提供覆盖各种不同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煤制乙烯行业现状分析:规模效应逐渐形成 大规模降碳化成发展方向

我国煤制乙烯行业现状分析:规模效应逐渐形成 大规模降碳化成发展方向

根据不同乙烯路线成本结构,在煤制烯烃路线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仅20%左右。因此,煤制烯烃路线成本对原材料价格变化并不敏感,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2024年05月18日
我国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光伏胶膜为第一大需求领域

我国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光伏胶膜为第一大需求领域

随着EVA生产能力提高和下游需求增长带动,近年来我国EVA产量和表观需求量实现双向增长,2023年分别达到215.36万吨和333.9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53%和20.85%。目前,我国EVA市场供需失衡,呈现供不应求状态,需要依赖进口补充。

2024年05月17日
我国丙烯行业正处于快速扩能期 供需实现双向增长

我国丙烯行业正处于快速扩能期 供需实现双向增长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之一,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发展需要,我国丙烯企业积极扩能扩产,带动丙烯产能不断扩张,且自2019年起,其产能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丙烯产能达到6391万吨,同比增长12.76%。

2024年05月16日
我国乙烯行业:产能居全球首位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我国乙烯行业:产能居全球首位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乙烯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乙烯产能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乙烯产能增长至4675万吨,同比增长12.16%。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国乙烯产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乙烯产能第一大国。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醋酸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 中游产能产量持续增长

我国醋酸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 中游产能产量持续增长

醋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国醋酸产能和产量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到1043万吨和94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1%和9.12%。

2024年05月13日
全球OCA光学胶行业现状:下游需求持续旺盛 车载显示成为新增量市场

全球OCA光学胶行业现状:下游需求持续旺盛 车载显示成为新增量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车载触控显示器出货量达到7460万台;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量突破2亿片,预计2024年增长至2.3亿片,市场规模则由2019年的12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77亿美元,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2024年05月11日
我国甲苯行业:产能产量逐年增长 进口量和进口额持续下滑

我国甲苯行业:产能产量逐年增长 进口量和进口额持续下滑

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受益于下游需求带动,我国甲苯企业积极扩能扩产,带动甲苯产能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1年其产能已增长至1863万吨,同比增长9.91%。随着甲苯产能扩张和原材料供应增长,我国甲苯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其产量逐年增长,由2017年的500.49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287.8

2024年05月11日
我国丙酸行业:供需实现双向增长 防腐防霉剂为主要应用领域

我国丙酸行业:供需实现双向增长 防腐防霉剂为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丙酸生产能力提高和下游需求持续释放,其产量和表观需求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丙酸产量增长至8.12万吨,同比增长12%;表观消费量则达到7.76万吨,同比增长4.02%。

2024年05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