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碳酸二甲酯行业供需分析:产能利用率不高 PC及电解液为需求端主力

       碳酸二甲酯简称 DMC,常温下是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难溶于水,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是一种低毒、绿色、环保的化工原料,下游涵盖塑料、农药、医药等行业。碳酸二甲酯还是锂电池电解液的关键材料之一,与其他四种电池级溶剂相比,其在电解液中的用量比达30%-40%。

碳酸二甲酯(DMC)与其他四种电池级溶剂对比

-

碳酸二甲酯(DMC

碳酸甲乙酯(EMC

碳酸二乙酯(DEC

碳酸乙烯酯(EC

碳酸丙烯酯(PC

相对介电常数

3.12

2.96

2.82

89

65

粘度

0.59

0.65

0.75

1.4

2.53

主要应用领域

电解液、聚碳酸酯、涂料、制备DECEMC

电解液

电解液

电解液、制备DMC

电解液、制备DMC

电解液中用量

30%-40%

10%-15%

10%-15%

20%-30%

5%-1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碳酸酯行业技术已基本成熟,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五种:光气法、甲醇氧化羰化法、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二氧化碳直接氧化法。其中光气法已基本淘汰,二氧化碳直接氧化法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碳酸酯主要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

概述

优点

缺点

光气法

由于光气剧毒、“三废”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较差而被淘汰。

--

--

液相甲醇氧化羰化法

甲醇与一氧化碳和氧气在催化剂的参与下生成碳酸二甲酯。

原料易得、技术成熟、投资省、成本低、装置规模灵活、生产安全性高。

在处理产物时需要克服碳酸二甲酯和水、甲醇形成共沸体系,产物提纯麻烦。

气相甲醇氧化羰化法

甲醇与氧气、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

减少了混合物爆炸的危险。

催化剂价格较贵,反应过程中产生少量有强腐蚀性的硝酸,碳酸二甲酯选择性差。

酯交换法

包括碳酸丙烯酯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其中,碳酸丙烯酯法制备碳酸二甲酯是目前国内主流技术。

技术成熟,避免了一氧化碳、光气、氮氧化合物等其他流程可能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

原料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来源受石化行业制约,且副产物有大量的乙二醇、丙二醇,单位体积设备生产能力低、费用高。

直接尿素醇解法

--

原料易得、流程较短,无腐蚀无污染

甲醇大大过量,分离能耗高,碳酸二甲酯选择性较低,尿素易分解生成副产物,产业化困难。

简接尿素醇解法

--

原料易得、流程较短

尿素易分解、DMC产品中的杂质可能会影响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二氧化碳直接氧化法

目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采用金属镁、碳酸钾等做催化剂。

利用二氧化碳,流程短

受热力学限制、收率很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供给端: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2020年我国DMC产能及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其中,2020年,国内DMC整体产能达到98.8万吨/年,同比增加80%,占全球产能的70%以上。此外,我国DMC产能利用率已逐渐从疫情中恢复,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020 年国内DMC产量约为5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 6%。

2015-2020年我国DMC产能及产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国内企业来看,2020年我国DMC产能增至98.6万吨/年,浙石化拥有20万吨/年的DMC生产能力,占国内总产能的比例为20.3%,石大胜华为国内生产DMC的龙头企业,其2020年DMC产能为12.5万吨/年,产能占比12.7%。从工艺路线来看,我国以酯交换法和甲醇氧化羰基化法为主。

2020年国内DMC企业产能

企业

产能(万吨/年)

工艺路线

浙江石化

20

环氧乙烷酯交换法

石大胜华

12.5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安徽红四方

10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铜陵金泰

9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重庆东能

7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维尔斯化工

6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云化绿能

5.5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中科惠安

5

尿素醇解法

海科新源

5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浙铁大风

4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山东德普

4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东营顺新

3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华鲁恒升

3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江苏澳克

2.6

环氧乙烷酯交换法

山东飞扬

2

环氧丙烷酯交换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DMC产能集中在华东地区,CR3 占比稳定。目前国内 DMC 产能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占比高 达 84%,特别是山东地区是我国碳酸二甲酯生产的主要地区,主要原因是靠近消费地。

DMC工艺产能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1年上半年,碳酸二甲酯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价格多在5500-7000元/吨区间内波动。相比于2020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价格同比上涨18.49%左右,整体利润较为可观。2021年来看,场内装置整体开工率较高,供应量增加。截止目前,年内价格最高点出现在2月末,山东市场主流成交价在8900元/吨左右,国内市场成交均价在8967元/吨左右;年内价格低点出现在5月末,山东市场主流成交价格在5400元/吨左右,国内市场成交均价在5633元/吨左右。截止6月30日,山东市场主流成交价在6500元/吨左右,华东地区主流成交价在6700元/吨左右,华南地区主流成交价在7000元/吨左右。

2020-2021年上半年碳酸二甲酯市场价格地区月均价对比(元/吨)

月份

2021

2020

山东同比

山东

华东

华南

山东

华东

华南

1

7061

7161

7490

5490

5616

6039

28.62%

2

7011

7068

7418

5717

5700

6100

22.63%

3

7394

7442

7666

5374

5465

5939

37.59%

4

6653

6797

7043

5770

5937

6163

15.3%

5

6529

6639

6981

6813

6913

7258

-4.17%

6

6600

6713

6966

5417

5417

5740

21.8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需求端:国内来看,近年来我国DMC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电解液溶剂、聚碳酸酯、传统领域三分天下。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PC国产化的持续推进,相关应用极大地带动了对DMC的需求。2020年我国DMC表观消费量为42万吨,电解液溶剂及聚碳酸酯(PC)合计约占我国DMC消费量的近70%。未来看,下游消费结构中电解液溶剂和PC占比或将持续扩大。

我国DMC下游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PC领域:我国PC需求量大,长期以来自给不足。2016年国内PC需求量近170万吨,但产能只有88万吨,产量更是只有不到50万吨,供需缺口超过100万吨/年,由此导致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维持常年在80%的高位。技术及政策支持,PC产能大幅扩张。伴随技术壁垒的突破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我国PC行业迅速崛起。近5年PC处于产能扩张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呈现明显下降态势,2020年的产能为195万吨,产量为110万吨。PC国产替代与产能扩张,将显著带动DMC需求增长。在进口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PC装置产能利用率却仅有60%左右,未来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产品结构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作为DMC下游双轨之一,PC国产化以及非光气法产能的提升将继续对工业级DMC需求形成拉动。

2016-2020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解液溶剂领域: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替代化石燃料大势所趋。随着全球一体化愈加深入,环境保护、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受到各国政府高度关注,低碳、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政府发展规划和 鼓励扶持的重点领域。2021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9倍。

2014-2021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激增,锂电池市场空间广阔。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我国锂电池出货量的大幅增长,从而促进电解液溶剂领域对DMC的需求。我国出台多重政策扶持,为锂电池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将有效推动行业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设备研发、工艺配方改进等方面加大投入,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据此预计,2021-2025年我国电解液溶剂领域对DMC需求量将逐年增长,并有望在2025年超过60万吨。

2020-2025年我国电解液溶剂领域对DMC需求量预测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

142

229

314

410

508

611

中国电解液需求量(万吨)

25.2

40.5

55.5

72.5

89.9

108.1

国内电解液溶剂出货量(万吨)

20.7

33.3

45.6

59.6

73.9

88.8

国内DMC需求量(万吨)

14.3

22.8

31.3

40.8

50.6

60.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TC)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碳酸二甲酯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前景分析:汽车轻量化带来机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可观

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前景分析:汽车轻量化带来机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可观

工程塑料凭借优异性能及突出金属替代潜力,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汽车为第一大应用市场。汽车轻量化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叠加产业持续扩张,为行业带来显著机遇。我国工程塑料供给能力提升,部分产品进口替代成效突出,但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可观。此外,聚醚醚酮等工程塑料适配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精密部件需求,应用前

2025年11月07日
全球高毒农药监管趋严下草铵膦替代需求空间广,工艺升级成本土企业破局关键

全球高毒农药监管趋严下草铵膦替代需求空间广,工艺升级成本土企业破局关键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高毒农药的监管趋严,百草枯因剧毒特性已在多国被禁用,而草甘膦也因致癌争议面临市场萎缩。长期来看,未来百草枯、草甘膦若全面退出市场,草铵膦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2025年11月07日
我国碳酸钾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期 供需格局不断改善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我国碳酸钾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期 供需格局不断改善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国内碳酸钾已经历较长的出清周期,目前行业内生产企业较少,存续的企业多为管理能力出众、技术工艺领先的企业,它们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在此背景下,当前国内碳酸钾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其中轻质碳酸钾生产企业仅剩大洋生物和振兴化肥两家。

2025年11月06日
我国异丙醇行业长期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电子级需求强劲伴进口依赖

我国异丙醇行业长期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电子级需求强劲伴进口依赖

异丙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与有机溶剂,应用覆盖医药中间体、农药、电子清洗等多个领域。我国其生产以丙酮加氢法为主,近年产能和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60%。

2025年11月06日
我国顺丁橡胶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价格承压回落 出口“量额齐升”逆转贸易格局

我国顺丁橡胶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价格承压回落 出口“量额齐升”逆转贸易格局

自2022年起,我国顺丁橡胶行业进入新一轮扩能周期,2024年产能突破200万吨大关,其中镍系产品以约71%的产能占比稳居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顺丁橡胶供需矛盾凸显,价格整体震荡回落。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市场表现亮眼,“量额齐升”态势推动我国在2025年1-9月实现从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历史性转变,贸易差额也由逆转

2025年11月03日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国内产能萎缩 我国溴素行业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 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国内产能萎缩 我国溴素行业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 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近年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从47%升至57%。到2025年2月,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进一步升至66%。

2025年11月01日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应用以农业领域为主,且刚需属性较强,近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为行业需求提供了持续支撑;工业领域应用则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尤其在稀土冶金与锂电回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有望推动需求结构逐步优化。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电子胶粘剂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子胶粘剂主要用于电池包密封与电芯固定、车载芯片/雷达/中控屏等电子部件粘接、电机控制器绝缘防护,可保障部件稳定运行与整车安全。受益于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性能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提高及国家政策支持,产销量快速攀升,为电子胶粘剂行

2025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