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慧政务行业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整合发展,中国政务信息化由传统手工作业到智能智慧的转变,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实现政务服务工作的“看得见、管得着、控得住”。为更好更快推动智慧政务的普及,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智慧政务建设的政策。
       
       我国智慧政务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16.1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完善部门共享机制,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心。加强经济运行数据交换共享、处理分析和监测预警,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能力。

2016.7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

2020年底前,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2016.9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统筹发展电子政务,建立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共建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人大信息化建设,加快政协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打造智慧检务,加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

2017.1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分别从业务支撑、一体化平台、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监督考核等角度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

2017.8

《“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明确十三五时期重点统筹建设两网、一平台、四库、六系统等国家重大政务信息化工程。

2018.1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充分利用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构建跨部门的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到2018年,中央政府层面实现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的全覆盖,实现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共享。

2018.6

《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

2018.8

《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形成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政务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全过程留痕、全流程监管,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有效汇聚、充分共享,大数据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019.4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是强化便民服务要求,通过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实效,切实发挥政府信息对人们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我国智慧政务市场中,综合服务提供商的企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系统集成商和行业软件开发商企业竞争相对激烈,2018年我国智慧政务行业从业人员约64.2万人。
       
       2016-2018年智慧政务行业从业人员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随着智慧政务市场向县域下沉,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智慧政务取得较大的进展,2018年智慧政务市场规模为2952亿元,同比增长8.4%。预计未来5年内,智慧政务仍将保持9%左右的稳定增长。
       
       2016-2018年智慧政务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随着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各厂商包括运营商、传统IT、互联网行业等纷纷向智慧政务领域布局,各凭优势欲抢在市场浪潮中抢占先机。目前,已有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国平安等纵多企业布局智慧政务行业。
       
       多企业布局智慧政务行业

企业

内容概述

阿里巴巴&中国联通

2018年,阿里巴巴与中国联通成立云粒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联通在政企市场场景、通信基础设施等能力,借助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优势,重点关注政务、金融、生态环境、公安等领域。

腾讯

微信目前已有超过3万个政务小程序,微信城市服务则已覆盖了362个城市,提供服务涉及公安、交管、税务、医疗、教育、住房、民政、气象、生活缴费等30个类别,并附加了人脸核身、非税支付等多项智慧解决方案。

华为

发布华为为政务云大数据解决方案2.0,创新性提出了5级融合、3个体系、3重智能的理念,通过4大升级转变,打造融合可信的智慧政务云大数据等平台。

中国平安

推出“智慧财政”产品,旨在为各级政府的财政决策管理和运营提供智能化、多层次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TC)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智慧政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未来前景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国内对心理疾病的干预不足。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2025年07月05日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扩张,产品品类从消费品主导向“消费+工业”双轮驱动跃迁。

2025年07月04日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近几年,随着国内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跨境支付行业迎来市场新机遇。但是,跨境支付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合规、技术、商业等多方挑战,同时监管政策升级,合规高压线加速支付行业洗牌,跨境支付行业拥有诸多困境,头部跨境支付企业营收有所下滑。在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旅游、商贸交流不断扩大,我国跨境

2025年06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