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拉动公共安全领域行业急速发展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充分的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变革的机遇,加快了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升级不断深化,既面临着建设再造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居民就业等各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应对这些艰难挑战,加快经济转型的升级、提升公共服务的管理水平、打造高品质的生活城市、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了城市创新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发展到2019年的61%,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关键阶段,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城市规划与人口管理、可持续增长与结构转型、扩大内需与缩小贫富差距、交通改善与环境治理、医疗与教育的均等化、治安问题与群体事件等等,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和城市人口仍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城市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演进。信息化已经口益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股无处不在的力量,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政府效能、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口益重大,作为新兴的绿色、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不仅对于改善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含金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欧美的这些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花了100-200年的时间来完成,中国则是在30-50年内完成,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矛后和冲突。首都北京,被大家戏称为“首堵”。在深圳常住人口中,可能50%都没有深圳户籍,虽然没有户籍,但他们可能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这些城市的居民。中国每年有上千万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这也给城市人员管理带来了空前的挑战。移民的问题,流动人口的问题,原住居民生活保障的问题等等。做好城市居民的管理,是城市化所面临的大问题。

    智慧城市意义重大,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行业技术支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2%。

2015-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其中,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三大重点投资领域依次为弹性能源管理与基础设施、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能交通。

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国内外规划较好的城市都以发挥本地传统优势或解决自身发展短板为切入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如下表的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戈尔韦、上海和沈阳,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虽大相径庭,但共同目标都是着力解决阻碍自身发展的问题,其它城市的建设重点则是充分展现当地优势,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例如,宁波市立足于智慧港口的建设,采用智慧技术全面控制并调度宁波港的各应用子系统,大大提升港口作业的效率和准确度,助力其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和资源配置中心。凭借智慧港口的优势,宁波市克服自然资源贫乏的劣势,集聚华东其它地区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发展石化、能源、钢铁、造纸和修造船等五大临港工业。

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差异化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会给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居民财产等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矛盾与新隐患不断交织,各种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等层出不穷,如乌鲁木齐爆炸案、上海踩踏事件、天津港爆炸事故等。可以说,城市的安全保障问题已经变得十分重要。

智慧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基本框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经过十年的探索,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新阶段,一座座更高效、更灵敏、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正在应运而生。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超过600个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安全尤其是卫生安全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点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便利性将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5G网络的日趋完整,未来智慧城市在响应速度上将会更加迅速。(fswei)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公共安全市场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近几年,随着国内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跨境支付行业迎来市场新机遇。但是,跨境支付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合规、技术、商业等多方挑战,同时监管政策升级,合规高压线加速支付行业洗牌,跨境支付行业拥有诸多困境,头部跨境支付企业营收有所下滑。在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旅游、商贸交流不断扩大,我国跨境

2025年06月04日
多家银行不良率承压 我国信用卡市场逐渐饱和 行业未来出路在何方?

多家银行不良率承压 我国信用卡市场逐渐饱和 行业未来出路在何方?

前几年国内信用卡市场快速扩张,行业饱和迹象开始显现,202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展从过去“跑马圈地”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规模增长减缓,竞争愈发激烈。基于此,各大银行应在客户经营、场景构建、科技应用方面建立“护城河”,以此在存量竞争中获得收益。

2025年05月27日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商业医疗险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肩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使命。而DRG医改抑制过度医疗使得消费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有所下滑,使得被保险人相对更难突破免赔额限制,对商业医疗险造成极大影响。不过,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DRG改革更多的是倒逼险企加快产品迭代,如降低免赔额、强化外购药保

2025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