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服装行业经营模式与特征分析


       1、行业经营模式

       根据对服装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管理、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参与方式、控制程度等的不同,服装行业存在着多样化的经营模式。

       (1)典型商业模式

       服装企业的商业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专业化生产、纵向一体化、虚拟经营以及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SPA)四类典型模式。

       专业化生产模式以生产加工环节作为主要盈利来源,主要以OEM和ODM两种模式开展业务。OEM模式下,企业专注于产品生产;ODM模式下,企业在生产同时,也更多地参与上游研发设计环节。在专业生产模式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领先的技术能力、规模经济与成本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等风险。

       纵向一体化模式同时覆盖产品开发、生产、品牌和营销等多个环节。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可对价值链的各主要环节实施有效控制,在获得较高的利润空间与严格的质量控制的同时,能够通过自有供应链体系对市场需求、时尚变化做出及时响应,但该种模式对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要求较高。

       虚拟运营模式专注于服装设计开发与品牌运营,将生产加工环节外包,实现运营的轻资产化。该模式下,企业在利用外部制造资源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需要在外部供应商、分销商与内部研发设计、品牌管理之间形成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SPA)模式由国际快时尚品牌GAP开创,其介于纵向一体化与虚拟运营之间,强调对材料采购、产品规划、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整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但并不要求企业拥有自主生产能力。该模式往往将生产加工环节外包给专业制造厂商,通过规模效益降低供应链成本,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高品质,通过高效的信息和物流网络,实现对产品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价、快速响应的产品开发与销售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大众休闲服装企业而言,向消费者提供紧贴时尚潮流的服装,加快供应链响应速度,提高消费者购买体验,并在品质、价格之间实现平衡,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SPA模式允许企业专注于产品开发、品牌运营和终端销售,因此成为大众休闲服装企业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UNIQLO、H&M、ZARA等国际快时尚品牌普遍采用SPA模式。

       (2)品牌运作模式

       服装企业的品牌运作主要包括单品牌运作和多品牌运作两种模式。相比于前者,多品牌运作模式通过品牌组合的形式覆盖了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品牌组合亦能在企业构建供应链体系、开发零售渠道时提供协同效应。此外,多品牌运作也能有效规避单一品牌的经营风险。

       目前,知名的大众休闲服装企业大多采取多品牌运作模式: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此外,服装企业也会采取品牌延伸战略,即在单一品牌下,通过延伸产品线提供多品类产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比如,UNIQLO、H&M及GAP品牌即同时涵盖男装、女装及童装。

       (3)销售模式

       品牌服装企业一般采取直营、加盟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在直营模式下,品牌服装企业直接控制和管理各零售终端的经营活动,优势在于企业可充分获取销售环节的利润空间,有利于快速、自主、统一地贯彻公司经营战略,直接、准确、及时地掌握客户需求动态;但该模式也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存货管理及运营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加盟模式下,品牌服装企业授权加盟商在特定的范围、期限和区域内销售本品牌产品,优势在于企业可利用加盟商资源,以较少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快速地建立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货品和资金的较快周转;但同时,该模式下企业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较直营模式有所减弱,在渠道开拓及管理上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加盟商实力及配合程度。

       从零售门店业态类型上看,服装零售门店可分为专柜和专卖两类。专柜主要开设于百货商场,优势在于可利用商场良好的消费氛围、较大的人流及品牌群聚效应促进销售。专卖主要指街边独立店铺以及开设于大型购物中心的独立门店。相比于专柜,专卖店一般面积较大,自主收银,且在门店装修、内部陈列以及促销活动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塑造宣传品牌形象。随着购物中心业态的逐渐兴起,购物中心专卖店成为大众休闲服装企业重点开发的门店类型。

       2、行业经营特征

       (1)周期

       服装属于居民生活消费用品,整体上具有一定消费刚性,根据产品定位差异受宏观经济影响有所区别:高端服装产品的消费刚性属性不强,而是具备更多的可选消费品特征,特别是定位于奢侈品的高端服装产品,其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满足基本着装需要的大众类服装产品由于使用场景丰富,消费群体广泛、价格适中,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

       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进入,逐渐使得大众休闲类服装产品的快速消费品属性被国内消费者认可并接受,其通过消费者大量和高频次购买获得利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经济波动对大众休闲类服装产品的周期性影响。

       (2)区域性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气候条件各异,消费者消费能力、审美观念、消费意识也不尽相同,各地商业零售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服装消费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东部沿海及各一线城市购买力较高,对品牌、品质、时尚趋势及服务质量较为敏感,而其他区域城市由于消费者收入相对较低,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企业需要针对区域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版型、款式和色彩,以丰富多样的产品线实现对多层次市场的有效覆盖。

       (3)季节性

       服装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秋冬产品由于使用面料与春夏产品存在差异,单价要高于春夏产品。同时,由于国庆、元旦及春节假期的存在,秋冬产品存在着节日性消费集中释放的特点。因此,服装企业下半年的销售收入普遍高于上半年。同时,各季天气气候的波动也会对当季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例如,如果南方出现暖冬,则会对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带来季节性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运动鞋服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各大品牌掘金下沉市场、出海、大单品

我国运动鞋服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各大品牌掘金下沉市场、出海、大单品

同时,从人均运动用品支出上看,2022年我国人均运动鞋服消费支出仅36美元,而美国为440美元,日本93美元,德国145美元,我国居民支出仅为日本、德国的1/5-1/3左右,不足美国人均消费的1/10。由此可见,我国运动鞋服行业渗透率及人均运动支出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2024年04月12日
政策相继出台及户外经济热潮推动 我国户外鞋服行业实现百亿市场

政策相继出台及户外经济热潮推动 我国户外鞋服行业实现百亿市场

同时,随着我国户外运动向大众延伸,户外用品市场井喷式增长,我国户外鞋服行业实现百亿市场。根据数据,2022年户外鞋服行业市场规模达384亿元,同比增长18.00%;其中,户外服饰占据了最大市场,2022年占比69.01%,户外服装总体呈现持续扩张趋势。

2024年03月22日
我国汉服行业:市场具有极大消费潜力 中低价位段更受消费者青睐

我国汉服行业:市场具有极大消费潜力 中低价位段更受消费者青睐

而当前汉服市场规模仍较小,不足2021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9974.6亿元)的2%,未来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汉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44.7亿元,同比增长23.4%。预计到2025年,我国汉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1.1亿元。

2024年03月11日
PU合成革行业:加速替代传统材料为大势所趋 市场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

PU合成革行业:加速替代传统材料为大势所趋 市场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PU合成革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伴随行业竞争的逐步加剧,落后的中小企业产能或将持续出清。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也有望进一步增强定价能力、享受品牌溢价,引领行业持续发展。

2024年03月07日
冰雪里的“大生意” 我国滑雪服行业消费空间广阔 国潮品牌路道阻且长

冰雪里的“大生意” 我国滑雪服行业消费空间广阔 国潮品牌路道阻且长

在冬奥会夺冠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冰雪行业飞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约8000亿元,同比增长38.22%,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700亿元,冰雪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滑雪服作为冰雪行业中最主要的细分赛道之一,消费大幅上涨。

2024年02月01日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处承压修复期 市场维持稳定性恢复增长压力仍较大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处承压修复期 市场维持稳定性恢复增长压力仍较大

进入2023年,我国服装行业市场需求未见明显改善,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持续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3643家,实现营业收入10866.38亿元,同比下降6.02%,比2022年全年加深1.45个百分点。

2024年01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