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钢帘线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产销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

        钢帘线由于拥有尺寸稳定、强度高、耐疲劳和散热性好等特点,目前被广泛用于汽车子午线轮胎中。近些年来,随着环保、节能、安全意识的增加,人们对轮胎轻量化要求强烈,这对钢丝的用量产生影响。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钢帘线行业市场规模为265.4亿元,同比增长9.9%。

2013-2019年中国钢帘线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汽车行业和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时候,子午线轮胎作为伴生物出现并发展,而钢帘线是跟随子午线轮胎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钢帘线的需求量随着汽车行业及高速公路的发展日益增加。在产量和消费量方面,据统计,2019年中国钢帘线产量为274.3万吨,同比增长6.1%;消费量为230.8万吨,同比增长7.1%。

2013-2019年中国钢帘线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2019年中国钢帘线消费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YD)

        以上数据参考资料《2020年中国钢帘线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动向预测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白鹅绒行业已形成“养殖—加工—应用—出口”完整产业链 市场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

我国白鹅绒行业已形成“养殖—加工—应用—出口”完整产业链 市场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

我国白鹅绒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并在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设备技术不断升级,如自动充绒机、电脑辅助设计系统等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同时,国内羽绒服品牌如‌鸭鸭、伊里兰‌等开始崛起,进一步促进了白鹅绒制品的市场普及。

2025年11月08日
我国电子纱行业:5G/AI浪潮下低介电电子纱前景广阔 本土厂商亟待突破中低端困局

我国电子纱行业:5G/AI浪潮下低介电电子纱前景广阔 本土厂商亟待突破中低端困局

当前,电子纱市场需求主要受到下游电子布、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PCB)市场发展影响。进入2024年,随着市场库存调整及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等问题逐步缓解,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进入缓慢复苏阶段,年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在此背景下,我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也重回温和增长周期,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2025年10月24日
新能源汽车打开合成革行业成长空间 国产聚焦卡脖子环节与前沿领域

新能源汽车打开合成革行业成长空间 国产聚焦卡脖子环节与前沿领域

合成革经历了从低档到高档,从仿形到仿真的发展过程,其特性和发展方向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市场应用也从鞋服、箱包、沙发家居等传统领域拓展至汽车内饰、体育装备、工程装饰、电子产品、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根据数据,合成革下游市场中鞋类、沙发家具、服装、箱包分别占比37%、18%、16%、14%,汽车内饰占比则达到7%。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纤维行业:应用多元驱动规模跃升 市场梯队竞争态势成型

我国特种纤维行业:应用多元驱动规模跃升 市场梯队竞争态势成型

近年来,伴随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及各领域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特种纤维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到目前,其下游应用已覆盖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国防军工、医疗健康、环境保护及尖端科技等多元领域。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对位芳纶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泰和新材产能占比超五成

我国对位芳纶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泰和新材产能占比超五成

对位芳纶性能卓越,当前消费主要集中在光纤增强与安全防护两大领域。近年来,我国对位芳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能从2018年不足0.3万吨激增至2024年超3万吨,自给率也从约15%大幅提升至83%左右。然而,行业面临中低端产能充裕、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向高端迈进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5年10月09日
企业竞争力提升、出口均价上扬 我国向缝制设备行业之巅迈进

企业竞争力提升、出口均价上扬 我国向缝制设备行业之巅迈进

根据测算,2025年Q1,我国缝制设备内销同比约下滑25%,2025年H1 ,我国缝制设备内销同比下滑 30-35%左右。

2025年10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